古人云:“桂,南方奇木,上药也。”这里所说的桂,是指玉桂,又名肉桂,桂皮可以入药,还可以用来制作香料。肉桂的采收时间为每年农历四月和八月为佳。
村民正在剥桂皮。杨乐祺摄
近日,记者来到传统种植肉桂树较多的高要区河台镇廊源村探访,此时正是剥肉桂皮的时节,村民每天上山剥桂皮。
走入廊源村,一股浓郁的肉桂香气扑鼻而来,晒场上摆满了正在晾晒的新鲜肉桂皮。
村里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新鲜桂皮。杨乐祺摄
“趁最近天气好,大家都把新鲜剥的桂皮拿出来晒,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抓紧时间,在山里剥肉桂皮呢!”廊源村村干部陈章洪介绍说,肉桂树是一种很特别的树木,只有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和八月,树皮才能容易下来,其他月份是很难剥开桂皮的。
在桂山上,记者看到,村民陈先生正在给一颗像碗口粗的肉桂树剥皮,他说这棵肉桂树树龄已将近30年了。他告诉记者,一般是5至6年就可以剥皮了,但是要保证好的质量,最好是长到15年以上的肉桂树才剥皮。很多村民从小就学会了剥桂皮,每年农历四月和八月是剥桂皮的最佳时节,一年也只有这两个月的时间,要是肉桂树长出新芽来,就很难剥桂皮了,所以,村民都会抓紧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剥桂皮。
“一天时间,大概可以剥得100多斤左右。”村民孔小强说,他家种植肉桂面积共30多亩,部分老桂树树龄达100多年,而种植的技术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同时,孔小强还是剥桂皮的一把好手,像大碗口粗的肉桂树,很快就可以见到一块块的桂皮剥落下来。
陈章洪告诉记者,今年肉桂生皮每担(100斤)卖到300元,干皮每担(100斤)卖到650元。目前,廊源村有600余户人家,2400多人,山地面积约6000多亩,5000多亩用来种植肉桂,家家户户都有肉桂树。一年大约可以开桂的桂林约1500亩,每年销售(湿)肉桂皮就约达300万斤,约有900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廊源村坚持以党组织为引领、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富民为目的,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廊源村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等,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壮大集体经济。
高要区河台镇廊源村地处高要西北部的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生态环境纯净天然。廊源村产的肉桂皮质量好,皮厚、辣香,基本上是卖到肇庆中药材市场,乃至珠三角地区和全国各地。
陈章洪表示,种植肉桂树,是村里种植中药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不仅要带动村民把现有的肉桂树管理好,还要鼓励村民种植更多像肉桂树这样价值高的中药材,让村民得到更好的收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乐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