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梁悦思
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引才育才聚才,以及服务人才的作用,近期,怀集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探索开展“揭榜挂帅”产业人才活动,向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发布产业人才项目需求,鼓励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揭榜,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人才项目,赋能“百千万工程”。
搭建交流平台开阔视野
“这趟‘取经’真是帮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在广西京南米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后,怀集县岗坪镇明艳切粉厂负责人黎学模感慨道,以前做切粉,总困在小作坊式生产的圈子里,质量稳定、销售路径两大难题时常困扰着当地切粉生产主体。如今,通过“揭榜挂帅”搭建的交流平台,厂家能直接到广西苍梧县参观京南米粉的标准化生产车间,从原料筛选到包装的每一步流程都学得明明白白。“我们还和当地的技术人才聊透了如何用标准控制品质。这对我们下一步改造生产线、提升产品稳定性太关键了。”黎学模说。
黎学模的收获,得益于近期在岗坪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牵头下,切粉产业人才站等多个单位组成调研组,前往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开展岗坪切粉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暨人才交流活动。
“在生产模式、产品种类、制作技艺等方面,我们岗坪切粉和京南米粉有着较大差异。尽管如此,当地结合文旅特色和地方资源,开拓米粉产品的销售渠道,仍值得我们学习,打开了我们把岗坪切粉传统制作技艺做成体验项目,结合本地文化吸引游客的发展思路。”黎学模介绍,目前,其切粉生产主要靠机械化和纯手工相结合,日产1吨切粉,日后有意将其发展为文旅伴手礼等产品。
教授团队“揭榜”助推砂仁种植
不久前,怀集县2025年南药砂仁产业人才交流活动在甘洒镇举办。座谈会上,甘洒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砂仁产业发展历程、现有规模及未来规划。广州中医药大学何国振教授团队现场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砂仁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内容授课,并为农户解答生产难题。
甘洒镇钱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钱绍元介绍,以前村民不懂标准化种植,施肥、防病虫害全凭经验,会出现死苗、结果少的情况。他说:“何教授团队‘揭榜’后,从选种、控温湿度到科学防治病虫害,每一步都给农户详细讲解,还针对村里的土壤情况,定制了种植方案。在何教授的指导下,砂仁长势良好,根据现在生长的情况,预计3年后靠发展砂仁种植,村集体收入可达20万元。”
如今,甘洒镇以镇人才驿站为载体,搭建引才交流平台,引进何国振教授团队开展砂仁种植培训,指导农户生产,培育出大批种植能手,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当地绿色产业发展。目前,甘洒镇砂仁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亩产量从60斤提升至300斤。
五乡镇产业人才项目被“揭榜”
此前,怀集县17个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摸排、专家论证,分析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引育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以经验分享、技能培训、实地调研学习、人才沙龙等形式,搭建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桥梁,通过资料数据收集和需求分析形成项目方案。
最终,岗坪镇、大岗镇、坳仔镇、甘洒镇、洽水镇共5个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谋划的产业人才项目成功“揭榜挂帅”,成为该县首批激励奖补对象,奖补资金将用于支持项目的实施。
此次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揭榜挂帅”产业人才活动,是怀集县创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动工作模式的重要实践,有效推动了产业技术需求与人才资源的融合。
下一步,怀集县将持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创新团队扎根乡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