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怀集县下帅乡牛仙谷青山叠翠,溪流潺潺。这里不仅是游客向往的生态秘境,更折射出蓬勃的产业脉动。近年来,下帅乡以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为引领,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交出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兴帅公司聘请当地农民采摘鹰嘴桃。 通讯员 供图
从“单打”到“共赢”
近年来,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下帅以产业思维破局,突破性地整合五个行政村力量,组建由乡政府和帮扶工作队共同监督,五个村委会共同出资成立的村委联办企业——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支“联合舰队”以“支部引领、村委联办、公司运作、农户参与”的创新机制扬帆起航。在兴帅公司的运营下,鹰嘴桃、三华李、灵芝、山茶油、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顺利走出深山。兴帅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营收超1600万元,净利润近200万元,累计为各村分红125万元。
2024年,下帅乡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较上年增长33%,黄翰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50万元大关。兴帅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后,毛利率跃升至13%以上,并成功牵手海天集团、京东集团等巨头,在“832帮扶平台”打开销路,构建起“农产品零售+加工+电商”的多元营收体系。
特色产业聚链成势
围绕“牛、茶、酒”等特色产业,下帅乡精准发力。当地壮族姑娘曾笑称,西餐餐桌常有红酒牛肉,而下帅民族乡则有“帅牛肉”和“壮瑶红酒”,还有清新淡雅的单丛茶,一肉一酒一茶,尽是浓浓的民族乡情。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下帅乡单丛茶新增种植面积近千亩,总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带动四家茶企规模化发展。下帅单丛茶还亮相深圳文博会,仙山茶厂被评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下帅壮瑶红酒坊也实现标准化生产,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下帅的文旅产业发展同样突飞猛进,如今已跻身广东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该乡牛仙谷景区正大力创建4A级景区;总投资3000万元的集龙峡漂流项目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营,将新增百余个岗位,其民宿盈利还将反哺黄翰村集体经济。
下帅乡还深挖壮瑶民族文化富矿,“三族闹元宵”“牛王诞”等特色节庆品牌熠熠生辉。2024年,该乡举办大型活动六场,吸引游客超六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2000万元。
该乡的民族团结同心林、民族文化展览馆等也成为文旅新地标,形成“景观带+非遗+风情”的旅游闭环。今年“五一”假期,影视剧《七十二家房客之下帅之旅》热播,让下帅文旅品牌声名远扬。
盘活沉睡资源实现集体增收
据悉,下帅乡创新实施“闲置资源转化”工程,盘活旧学校、林地等23处资源,实施麻竹笋加工、单丛茶扩种、通用厂房、光伏发电等项目,拓宽各村集体收入渠道。
其中,下帅引入企业,种植1365亩麻竹笋,盘活闲置教学点建成麻竹笋加工厂,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车福村通过打造“通用厂房+光伏”项目,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竹六村78亩标准茶园采用“建设出租”模式,预计增收超100万元;该乡还引入企业打造精品民宿和研学点,带动50栋民房风貌改造,孵化“民宿+研学”新业态。去年,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形式,兴帅公司为各村平均增收8万元,资源利用率提升超60%。
下帅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乡将持续强链补链,强化兴帅公司市场化运营机制,拓展大湾区直销渠道,开发壮瑶预制菜;推动单丛茶精深加工、麻竹笋“种加销”一体化、壮瑶红酒扩产进湾区。文旅产业方面,该乡将做好保障工作,推动集龙峡漂流试运营,整合资源推介精品线路,深化非遗进景区与民族文化IP打造。
从分散经营到联合共富,从资源沉睡到活力迸发,下帅乡闯出一条集体经济发展新路,用民族文化激活产业融合引擎,为广东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鲜活可鉴的“下帅样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