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村娃合唱团唱响星海音乐厅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4月24日晚上,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发起,并成立的德庆县凤村镇“雏凤童声合唱团”的43名孩子身着演出礼服,在星海音乐厅第八季“心声”合唱音乐会的舞台,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唱响原创作品《梦想在春天发芽》,清泉般的童声穿透岭南夜空。这支纯粹的“村娃”合唱团用歌声完成了一次关于美的启蒙对话,感动、温暖着台下每一位观众。

文/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乐祺

4月24日晚上,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发起,并成立的德庆县凤村镇“雏凤童声合唱团”的43名孩子身着演出礼服,在星海音乐厅第八季“心声”合唱音乐会的舞台,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唱响原创作品《梦想在春天发芽》,清泉般的童声穿透岭南夜空。这支纯粹的“村娃”合唱团用歌声完成了一次关于美的启蒙对话,感动、温暖着台下每一位观众。

缘起:从凤村稻田到星海穹顶

“雏凤童声合唱团”团员由凤村镇全镇19个行政村(社区)选拔的小学生们组成,是省文联挂点帮扶德庆县凤村镇以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成果。

合唱团以"用音乐照亮梦想"为培育理念,特邀合唱指挥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苏严惠教授带团教学,采用"名师团队驻点教学+本土教师协同培育"双轨模式开展培训。自成立以来,在广东省音协的专业指导和出资帮助下,合唱团累计完成超过100小时的专业训练。

据了解,合唱团的首次排练,省音协主席金旭庚,也是《梦想在春天发芽》的作曲,亲赴现场为孩子们钢琴伴奏,并把这首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跟孩子们做了分享。苏严惠教授在首训短短两小时教导中,用极为有趣易懂的陪伴式教学让孩子们立即实现了“歌唱零基础”到开声跟着伴奏演唱的突破。

在苏严惠教授及团队每周驻镇教学下,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在镇文化站刻苦训练,经过近四个月的培训,孩子们已经多次登上镇村舞台,清亮的歌声早就传遍了凤村镇的山林田间。

在舞台上,“梦想在春天发芽,梦想在春天开花……啊~中国梦~中国梦,万里江山,春风春雨,生机勃发……”孩子们动情的歌声唱出了乡村振兴的蓬勃伟力,描绘了新时代美育浸润工程的动人篇章。

"以前总觉得广州离我们很远,现在我们的歌声装满了这里的音乐厅。"来自凤村镇古杏村的合唱团团员陈敏燕说道。三天前,这些孩子还奔跑在乡间田埂,此刻却站在中国声学设计顶尖的舞台上,与省内高水平的合唱团队共唱心声。

成长:音乐照亮的不仅是梦想

第一次穿上演出服时,来自凤村镇新红村的何栩坚定地向记者说道:“我一定要把歌曲唱好,要一直唱下去,把歌声带到更多地方!'"凤村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长阮欢说起孩子们的成长满眼欣慰,告诉记者:“那个曾经腼腆的女孩,如今在舞台上绽放着自信笑容。”

4月23日合唱团到访省文联时,孩子们自发制作了写有培训感悟的手绘明信片送给文联、音协帮扶的老师,稚嫩的文字书写着他们在培训中的收获与感恩:“谢谢你们的启蒙,让我喜欢上音乐!”“我长大后,也要向你们一样成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要把音乐带到全世界,让更多人体验到音乐的美好……”音乐给予合唱团的不仅是技能,更是感知美好的心灵触角。

共振:城乡互鉴的美育生态

这场演出背后,是多方力量编织的乡村振兴美育网络。广东省音协主席金旭庚作曲的《梦想在春天发芽》有着适合童声的灵动旋律,歌词出自文化部原副部长晓光之手,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词作者。合唱编配、音乐设计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目前就读中央音乐学院研二的学生金戈;爱心企业珠江爱茉森为合唱团捐赠的数码钢琴;华师大研究生黎煜棋、王俏雅和合唱指挥薛金雁南老师每周往返广肇两地给合唱团提供教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凤村镇的大学生志愿者冯梓萍——这位从凤村镇走出的音乐学子,每周末跨越400公里用7小时爱的路程从湛江返乡参加志愿支援教学,用亲身经历告诉师弟师妹:"音乐能带你们去看更大的世界。"

项目开展不久,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的同学也从广州来到凤村与雏凤童声合唱团的学员在古杏村开展合唱交流,形成爱的结盟,为“雏凤童声合唱团”送上了队服,还一起在贡柑林里歌唱丰收的喜悦。

演出结束后,接下来两天,驻镇帮扶工作队还特意带领孩子们走进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进行深度研学。

据悉,接下来,广东省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将陆续在凤村镇开展更多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帮扶培训项目:如省舞蹈家协会的“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影视小屋”等项目已计划推进。未来德庆县将在省文联的帮扶下逐步形成"县有品牌、镇有特色、村有队伍"的美育网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