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南岸街道文峰社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 公共收益反哺 老旧小区蝶变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物业进驻意愿弱,公共设施年久失修,业主筹资建设难……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去年以来,高要区南岸街道文峰社区以问题为导向,在开展“‘肇’亮邻里+”项目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模式,有效带动小区服务提质和环境优化。

记者 戴福钿

物业进驻意愿弱,公共设施年久失修,业主筹资建设难……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去年以来,高要区南岸街道文峰社区以问题为导向,在开展“‘肇’亮邻里+”项目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模式,有效带动小区服务提质和环境优化。 

江畔湾花园利用公共收益新铺了小区道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业主在修缮一新的休闲场所闲聊。

掣肘  公共设施维护难

宽敞新静的小区道路,修葺一新的公共休闲设施,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党群服务站……4月25日,记者在高要区文峰社区江畔湾花园看到了小区新变化。然而,在4个月之前,该小区的人居环境却备受业主诟病。

“我们小区已有20年楼龄,部分健身场所、儿童乐园等公共休闲设施破旧不堪,已经无法使用;小区入口招牌及住宅楼下公共照明亮度不足。”谈及小区以往的环境,江畔湾花园业委会副主任刘万富连连叹气。

更令居民难以忍受的是,近年来,该小区部分区域因地面下陷,造成路面开裂、坑坑洼洼、沙井盖凹凸不平等问题,给业主出行带来不便。

“好几次,老人和小孩在小区被凹凸不平的路面绊倒,都受伤了。”刘万富无奈说,业委会曾多次与物业公司沟通,但因资金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我们公司曾多次就破损的设施设备进行修缮。然而,小区道路等整改所需资金较大,物业公司难以支撑。”小区物业经理邓联锋坦言,他们曾考虑申请公共维修基金解决上述问题,无奈大部分业主不同意,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文峰社区至翠苑小区同样面临类似困境。据了解,该小区楼龄超30年,近年来陆续出现墙砖脱落、道路烂、下水道堵塞等问题,没有物业公司愿意进驻,且热心业主提议向居民集资时,同意的人并不多,上述问题只能一拖再拖。

破题  探索公共收益反哺善治

如何有效破解小区管理问题,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去年以来,文峰社区依托“‘肇’亮邻里+”项目,以“社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

“经前期大量摸排走访发现,辖内大部分住宅小区都有设施维护难等问题,虽然部分小区有公共收益,但资金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导致居民与物业公司、居民与业委会之间矛盾逐渐激化。”文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慕容国亮介绍。

居委会指导老旧小区成立业委会,助其拓展公共收益,以增加小区的“钱袋子”;对于有公共收益的小区,则助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自治以及管理公共收益能力,为小区公共设施维护增加资金来源。

“过程中,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与小区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沟通,理顺公共收益相关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慕容国亮说,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去年,至翠苑小区成立了业委会,通过收取停车费、引进丰巢柜和广告等方式,实现了小区公共收益“从无到有”,让小区设施维护有了资金支撑。

江畔湾花园业委会则与物业公司就公共收益达成“七三分成”协议,即业委会与物业分别拿七成、三成。据统计,截至今年初,该小区业委会账户上已有公共收益近100万元,为开展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维护公共设施奠定了资金基础。

成效  小区旧貌换新颜

得益于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模式,去年底,江畔湾花园迎来了多项改造工程:小区道路重新铺设,休闲设施全面更换或修缮,党群服务站加快建设中……

“去年底,我们对小区公共收益进行了公示,并就相关改造工程,征求居民意见,最终,得到超七成居民同意。”邓联锋介绍,其中,今年2月,备受居民诟病的小区公共道路,全部铺上了沥青路,长度超3000米;此前破旧不堪的儿童游乐设施焕然一新;小区入口招牌及管理区域也增设了照明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空置已久、近600平方米的休闲会所,也迎来了大变身。“经过征集居民意见,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决定将其打造成小区党群服务站。”邓联锋透露,根据规划,该场所将建设多功能活动室、老人和儿童活动区、阅览室、乒乓球室、长者饭堂等区域,进一步满足业主的休闲和生活需求。

至翠苑小区也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如脱落的外墙已完成修缮,原本坑坑洼洼的公共道路重新铺设了,下水道和化粪池也得到了有效维护。

“以前到小区楼下散步都要小心谨慎,生怕被绊倒。现在小区道路既新净又平整,休闲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住着也越来越舒心。”谈及小区的变化,江畔湾花园业主杜伍好连连点赞。在她看来,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都离不开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模式的实施。

慕容国亮表示,接下来,社区将继续在辖内住宅小区推进公共收益反哺小区善治模式,带动小区管理提质增效,实现社区基层治理与小区善治高度融合,以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