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关爱孤儿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创新孤儿培育新模式,以“家”为切入点,将传统亲情文化融入教育管理之中,采用“大家带小家、大手拉小手”家庭式管理模式,让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得到关爱。该福利院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儿童示范之家”“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走进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玩起有趣的游戏……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轻松和喜悦,在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怀集县社会福利院管理员梁洁宁回忆,初来乍到,孩子们一双双孤独不安的眼睛触动着她的内心。这些孩子分别来自怀集县不同的乡镇(街道),由于失去双亲的打击和长期缺少父爱母爱,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卑、自我认同感低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为了弥补孩子们情感方面的遗憾,经过商议,福利院上下探索以‘家庭的概念’建设福利院。”梁洁宁解释,在福利院,所有师生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被分成若干个“小家”,生活老师是“家长”,孩子们是“兄弟姐妹”。家长照看日常生活,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轮流值日打扫宿舍和饭堂、为菜地施肥浇水。课余,家长指导孩子们的功课,带他们运动、聊天。
除了在心理精神上不断为孤儿提供情感支持外,怀集县社会福利院还坚持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完善人格。记者了解到,该院特意开辟了几亩荒地作为“责任田”,让孩子们种果蔬,建猪舍和鸡舍,参与养猪、养鸡等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同时,福利院还定期组织孩子到敬老院探望老人,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逢年过节,为热心人士制作节日贺卡,送上节日问候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渐渐地,生活在温暖关爱构筑起来的“家”中,孩子们不再孤僻寂寞,一颗颗向上向善的种子正在内心茁壮发芽。
2022年6月,福利院里几位读高三的孩子考上大学,其中邓青梅以490分考上了本科线,被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录取;邓丽珊425分,考上专科线,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录取;植亚成349分(理科),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就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据统计,自2009年建院至今,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先后培养出研究生1人、本科生7人、大专生11人、中职生56人。
在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这些孩子凭借自身努力,缓缓推开命运大门,迎接崭新人生。他们的故事也正成为怀集县社会福利院以爱筑家、传递真情的最佳写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