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白诸镇上孔村 村规民约打造乡村新气象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走进高要区白诸镇上孔村,明亮的路灯、整洁的巷道、池塘边郁郁葱葱的绿植,逐一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凉亭里几位村民正聚在一起闲聊家常,好不惬意,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在上孔村徐徐铺开。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区若琳

走进高要区白诸镇上孔村,明亮的路灯、整洁的巷道、池塘边郁郁葱葱的绿植,逐一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凉亭里几位村民正聚在一起闲聊家常,好不惬意,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在上孔村徐徐铺开。

上孔村位于白诸镇西北部,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肇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肇庆市基层党建示范点”“肇庆市宜居村庄”“肇庆市生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些光鲜成绩背后,离不开村规民约的助攻推动。

在上孔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之农房管控篇中提到,农房风格要统一,乡村风貌才美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冼建辉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做好农房风貌,2022年6月,经过镇、村、农户三级现场摸查评估,发现上孔村有危破房42间,涉及农户42户,面积约1400m2,需要修复具有历史价值传统建筑2间。

“为了响应政策,践行村规民约,村干部动员村民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冼建辉回忆,一开始,部分村民对于危破房的认识不够充分,推进工作遇到不少阻力。“后来村干部带头拆屋,大家深受影响,也逐渐加入清拆队伍。”危破房倒了,空地却一点也没闲着。根据村规民约要求,冼建辉和村干部鼓励村民将地块改造成四小园,用于种树、种菜,以及五谷杂粮等。

农房改造完了,村里整体风貌也提升不少。如何维护村内日常保洁,进一步提高村民自觉讲卫生爱环境的好习惯,也成为上孔村下一个重点任务。

为此,上孔村村规民约中第二章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不乱拉乱挂,不乱堆乱放,不乱张贴;按规定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落实“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等。

“村内大道基本由保洁人员负责日常清理,但村中小巷小道纵横交错,平时的卫生环境还是需要村民自觉参与。”为此,冼建辉和村干部、村民代表根据村规民约,组成监督队,不定时进行巡查,发现有垃圾卫生黑点及时处理。

住在上孔村的冼伯平时喜欢在家周边墙根堆积木柴,七零八落,有碍环境卫生。经过监督队的劝说,冼伯也意识到,周边邻居都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对比下,自家房屋卫生确实“落后”。随后一番整理,房前屋后焕然一新。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