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特约记者 刘潜
图/高要区供图(除署名外)
时光荏苒,拼搏出彩。
2023年初,随着全省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高要区以勇立潮头的姿态、一鼓作气的干劲、头号工程的力度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赛道上奋力奔跑。由春到冬,奋进号角响彻高要大地每一个角落,全区上下干群比干劲、拼本事、赶进位,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过去一年,该区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稳中有进”的厚重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林渔牧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税收收入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制造业强区、现代农业强区加快建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第四批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的创建名单,及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023年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等6个“国字号”榜单,是肇庆市首次和唯一入选上述榜单的县区。
春潮澎湃,万象更新;奋楫扬帆,破浪笃行。近日,该区“新春第一会”——高要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2024年将聚力推进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干部队伍作风优化提升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见效年、美丽河涌治理巩固提升年和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年等“六个年行动”,努力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争当先锋、勇立潮头,全力当好肇庆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力军、现代化建设领头羊、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高要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通讯员翟显华摄
重点实施“六大行动”,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还面临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及预期、工业发展不够大、农业发展不够强、服务业发展不够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事业发展短板多等问题。”高要区委主要领导在大会上深刻剖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必然、职责所在、高要所需,指出,高要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全力以赴、奋勇争先,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干出争当先锋、勇立潮头的业绩。
如何将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该区在抓落实上动真格、下真功,既是形势所需,也是主动为之。
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干部队伍作风优化提升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见效年、美丽河涌治理巩固提升年和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年等“六个年行动”,既有清晰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也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方法路径,毫无疑问将成为高要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
如经济工作提质增效年行动聚焦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投资消费、产业招2商、现代农业、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及财税运行等方面,提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等目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攻坚见效年行动聚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速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港口码头建设、提质普通公路建设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4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阶段性成效,以“交通融湾”作为加快融入湾区一体化进展的先行工程,推动融珠入湾取得新成效……
初春已至,万物萌发,拼搏奋进正当时。“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过险滩、闯难关、拔钉子,破解高要发展瓶颈。要拿出一刻不停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早部署、早安排、早推进,向全社会彰显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决心,以实干实绩实效开创生龙活虎、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高要区委主要领导在大会上向该区党员干部发出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动员令。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位于该区金渡镇的广东风华邦科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销售可靠性特种元器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特种装备、医疗设备、高端电子设备等领域。春节后复工第一天,在该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熟练操作机器,开足马力赶订单、抢生产。“节后复工以来,我们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目前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20%,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该公司董事长黄金亮告诉记者。
高要区全力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 迈进。 通讯员陈彦成摄
风华邦科铆足干劲抓生产,全力冲刺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只是高要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缩影。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高要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作为肇庆市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新的一年,该区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区,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五金、陶瓷等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千亿级五金产业集群、高端建筑陶瓷制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璞泰来项目建设,加快金晟新能上市步伐,主动在全省万亿产业集群产业链中补链延链。
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此,该区还将加大高企引育力度,力争年内新增高企30家、总量超400家;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力争各类各级创新平台存量达60家以上。
作为农业大区,农业产业在该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了解,该区将聚焦产业、园区、品牌、销售等方面,加快推进“亿只高桂鸭”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打造“虾、米、鸭、猪、羊、桂”六条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优建强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推动省级预制菜、南药、农业科技产业园和市级家禽、蔬菜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写好土“土特产”文章,加快打造“高桂虾”“高桂鸭”等“高桂”系列产品,持续擦亮罗氏沼虾、麦溪鲤、活道大米、双马菠萝、高要佛手等特色品牌。
高要区不断做大做强五金等“主导+ 特色”产业。
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强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
典型县镇村建设的成果检验着“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成色。该区高质量大会提出,今年将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要求,坚持以典型突破引领带动全面提升,全面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
典型突破,该区着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镇村建设上发力。坚持产城融合发展,聚焦南岸中心城区、金利副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提升,加快补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构建“两翼齐飞”城市发展格局;坚持“一镇一方案”规划设计,全力推动美丽圩镇建设,确保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
去年,该区金利、禄步、莲塘等3个镇以及14个村(社区)入选省、市首批典型镇村,全区3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实现超10万元,如何巩固提升全区镇村整体发展水平?该区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绿美生态建设等重点,动态谋划推进建设项目,推动省典型镇、村建设加力提速;并全面启动4省典型镇村“五镇五村”(卫生镇村、文明镇村、森林镇村、民主法治示范镇村、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共建联创行动,加快构建“343”典型镇村梯度培育体系,确保全区30%的镇村按照省典型镇村标准达标创先,促进全区40%的镇村按照“富”“净”“绿”“美”“强”“治”要求争先进位,带动全区剩余30%的镇村逐步消薄。
“百千万工程”离不开群策群力。去年,该区成功举办“高要星商贤·齐心筑未来”活动,各镇(街道)也先后举办了星商贤大会,共募集美丽圩镇建设善款超1亿元。今年,该区将持续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商贤项目回归、技术回归、资金回归、产业回归,并持续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争取央企强企结对典型镇、中心镇帮扶共建,力争2024年推动16个建筑企业结对帮扶镇各建成1个以上标杆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绘就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年度民生实事顺利推进;17个镇(街道)实现长者饭堂全覆盖;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完成组建,8所学校完成扩建,新增学位4095个;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加快建设;广东省传统龙舟公开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成功举办……过去一年,该区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保障更坚实有力,教育事业更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更优化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新的一年,该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办成一批老百姓关注的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高要区以“交通融湾”推动融珠入湾 取得新成效。
作为民生答卷的“必答题”,该区将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就业方面,健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支持和规范发展夜间经济、网约配送、直播带货等新兴就业形态;加强政校企联动合作,建设一批就业实训基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培育“新农人”等技能精湛人才队伍,提升群众就业能力。教育方面,加快推进肇庆中学金利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教学点撤并工作,大幅增加公办学位供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该区将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推进一批紧密医共体建设,推动医疗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扎实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和重大疾病救治等工作。
2024年,该区还将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上展现新作为。加快推动“肇福保”扩面提质,促进医保、医疗、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市困难职工、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积极发展养老、托幼等福利事业,一体推进生育支持政策、老年助餐、适老化改造服务体系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