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映霖 特约记者 黎蓥莹
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省首批及肇庆唯一“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过去一年,四会发展亮点频出。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24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四会围绕实现“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在新的一年将如何巩固好开局良好势头,为后续发展打牢基础?日前,四会市委书记、市长翁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畅谈新一年的工作思路与举措。
记者:新一年工作中,四会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翁卓辉:2023年以来,四会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精神,四会“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成势见效。
新的一年,四会将深入抓好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党建引领,抓好全会精神的落实;坚持制造业当家,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典型县建设,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四会当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四会的担当和贡献。
记者:工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四会接下来如何抓机遇、扬优势,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翁卓辉:四会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积极抢占新赛道、打造新引擎。坚持招商引资主旋律,引进一批落地见效快、造血功能足、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每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统筹推进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大沙、富溪片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打造“万亩千亿”工业发展大平台。依托广州增城对口帮扶四会协作机制,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规划范围调整,打造成为全省推进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和省级高新区。
记者: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进一步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打造和美乡村。四会作为肇庆唯一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的典型县(市、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典型县,成为全省典型示范?
翁卓辉:四会将举全市之力建设典型县,力争在七大方面上创先进、当典型,一步步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全力当好全省典型示范。
一是突出制造业当家,当好新型工业化主力军,筑牢产业平台主阵地,坚持招商引资主旋律,在强产业上创先进、当典型。
二是突出城乡协调发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持续完善乡镇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双促进上创先进、当典型。立足广州都市圈,加快佛(西)肇(东)一体化,打造四会(肇庆高新区)—三水联动开发区,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同时,推动镇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大沙、龙甫、江谷三个典型镇建设;用好“土”字资源,推动沙糖桔、兰花、大沙渔、预制菜向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三是突出人居环境建设,大抓和美乡村建设,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在优环境上创先进、当典型。推动龙甫镇龙头村等14个典型村先行先试探索村域高质量发展经验。
四是突出固本强基增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惠民生上创先进、当典型。加快推进省道263线和260线改线工程等重点交通项目,实施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四会市中医院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突出文化品牌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擦亮“四方会翠、中国玉都”品牌,深挖非遗文化、桔兰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玉器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现代化古邑文旅名城,在兴文化上创先进、当典型。
六是突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深化改革,深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释潜能上创先进、当典型。
七是突出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深入推进企业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双百行动”,在聚合力上创先进、当典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