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护国社区“阳光心理赋能”惠及妇儿,多元护“心”解“心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西江日报记者陈松连通讯员冯铁成黎芝宁

近日,一场“妇女权益保障普法宣传”讲座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护国社区举行,讲座上,来自广宁县“关爱生命”热线心理咨询师赵婷,为现场约50名妇女详细授课。

这是今年6月以来,广宁县阳光志愿者协会承接肇庆市妇联2023年度“妇女之家”功能提升项目,在南街街道护国社区“妇女之家”开展“阳光心理赋能”服务项目的惠民实例。

据广宁县阳光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陈国顺介绍,上述项目通过线上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由心理咨询师为广宁县有维权、心理或女童成长烦恼等服务需求的妇女儿童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辅导、政策指引等服务。同时,组织线下“心”关爱行动,成立一支由“专家团队+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婚姻关系调适等宣教活动,并针对有需要的妇女儿童开展个案、小组、普法等服务。

今年9月,护国社区工作人员向广宁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反映称,社区内11岁的小茵有厌学情绪,不愿意走出家门与人交流,整天沉迷手机,还存在情绪不稳等情况。

获悉小茵的情况后,协会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来到家中,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原来,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成为小茵心中的一片阴霾。

心理咨询师对小茵进行心理辅导后,小茵的情绪已有很大改善。心理咨询师还通过与小茵父母的沟通,告知孩子的情况和想法,鼓励父母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语言、情绪、行为,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12月初,心理咨询师对小茵母亲进行电话回访时,了解到小茵的情绪比之前有好转,与人交流更顺畅。更让人欣喜的是,小茵对手机依赖情况也有很大好转。

同样,护国社区另一个未成年人小敏也出现了厌学、沉迷手机等情况,曾试过玩手机一整天不吃不喝,直到凌晨四五点才休息,还出现厌食等情况,让家人担心不已。

经了解,心理咨询师获悉小敏出现上述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和家庭情况有关。小敏的母亲患有精神障碍,其父常年在外务工,一年仅回家一次,日常小敏与家人交流甚少。了解情况后,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开始上门为小敏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服务,小敏的情况已有好转,她愿意到社区参加活动,6月中旬也愿意回到学校上学。暑假期间,她也愿意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整个人开朗多了。

记者了解到,“阳光心理赋能”服务项目从今年6月实施至今,在线上已为辖区内有维权、心理或女童成长烦恼等服务需求的妇女儿童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辅导、政策指引等服务485人次。

此外,在线下共开展了10场以“妇女儿童情绪疏导、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知识宣教、助学扶智”为主题的活动;为2名服务对象提供了多元化支持,并成功协助10名困境未成年人圆“上学梦”,服务直接受益500多人,间接辐射受惠群众3000多人次。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