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州盘活低效用地打造的俊富产业园吸引18个优质项目进驻,涌动蓬勃发展生机。西江日报通讯员赵盾摄
西江日报记者苏燕君罗秀雯特约记者杜哲锋通讯员黄梓瑜
沿着肇庆大道自东往西驱车一直前行,便能看见道路右侧厂房林立、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这便是端州三榕工业园三大产业集聚带之一的俊富产业园。
曾经,这里是一片零散分布着各类小工厂的低效产业用地,工业产值一片空白。今日,这里成为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端州区主导产业的集聚地。总投资54.78亿元的18家优质企业,正源源不断为该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再造一个新端州”的目标提供强大动能。
低效用地“逆袭”成发展新高地的背后,是端州区有效提升土地效能、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服务、推动项目落地的不懈努力。
向存量要增量,释放发展新空间
端州作为我市主城区,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区内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的持续增加,土地和空间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2018年开始,该区通过整合盘活俊富产业园周边低效用地,投资超6000万元用于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周边道路升级改造,逐步打造占地约525亩的俊富产业园。
今日的俊富产业园,周边的肇庆大道、北岭五路等六条道路横连东西、纵贯南北。产业园内土地平整、配套齐全,幢幢厂房拔地而起、在建项目如火如荼,生产车间中大型设备不断运转……曾经连片的低效用地如今成为企业眼中的优质产业平台。端州区三榕工业园管委会开发部部长谢伯略告诉记者,这里约525亩土地承载着18家优质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也展示出端州工业蓬勃的生机。这里围绕该区的产业布局百花齐放,不仅有风华新能源等12个本地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和2个园区配套、自主升级项目,还吸引了洁美科技、载乘新材料等4个优质项目进驻。
俊富产业园的投资强度已达到每亩1043万元的较高水平,全部项目达标达产后,预计总年产值超98亿元,年创税可超5亿元,亩产值大幅提升。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端州区重点规模工业企业,其增资扩产项目的落户,便是产业园“以亩产论英雄”的生动例子。风华新能源一期项目占地21.79亩,总投资1.32亿元,于2022年8月投产,预计达标达产后年产值6.5亿元,年创税3100万元。总投资1.36亿元的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快速推进,预计达标达产后年产值3.25亿元,年创税1250万元。
谢伯略说:“俊富产业园的打造,不仅有效解决一批端州本土先进制造企业的增资扩产用地需求,还实现了‘地小项目精’的良好效果。”
用心用情服务企业,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时间就是金钱,项目越早动工便能越早投产。在不断完善提升产业园基建的同时,该区睦岗街道、三榕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贴心周到的政务服务,用心用情助力入园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
该区持续落实“双容双承诺”,积极开展审批验收一站式代办服务工作,大力推动“双容双承诺”改革落地见效,并为每个产业项目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主动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统筹解决项目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全力以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企业的迫切需求,半小时内相关部门就到达现场解决问题!”端州区相关部门坚持靠前服务,从项目立项开始,积极关注每个项目在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或解决方案,并全力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
入驻俊富产业园的洁美科技受惠于此。该公司总负责人杨帆告诉记者,项目建设过程中,曾遇到厂区门前道路排水不畅,雨季可能出现雨水倒灌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在向园区和服务专员反映情况后,三榕管委会马上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当天就联系相关部门到现场疏通渠道解决问题。洁美科技因厂房建设需要,要取得营业执照,急需办理变更注册资金业务,按照相关流程,需要一周时间。三榕管委会和区商务局得知情况后,马上派专人跟踪落实,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当日上午企业提交资料,下午就成功办理了变更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前不久,该项目整体竣工,其中一个生产车间进入试运行阶段,园区和服务专员依然保持对项目的关心关注,确保企业在端州发展无忧。杨帆说:“我们对在端州区站稳脚跟、进一步打开华南市场更有信心了!”
好平台集聚大产业,助力产业能级倍增
优质的平台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在端州区、睦岗街道、三榕管委会全力强化招商引资、用心服务项目落地的努力下,蓬勃发展的俊富产业园内制造业“2+1”主导产业集聚之势渐成,持续为端州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该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代办和跟踪服务机制,对引进项目各个环节实施全程引导、协调和代办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以优质、高效、积极、热情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让进驻的优质项目加快建设、落地投产出效益。
端州区将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做实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产业增资招商提升行动,致力以打造双龙、俊富、祥和产业园等优质园区等平台载体,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集群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