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种植户张火森种植和茶枝柑。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铁成 冯婉滢
1月上旬,在广宁县江屯镇凤之缘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连片茶场里,只见翠意葱茏间,颗颗橙黄饱满的茶枝柑点缀其中,似串串散落山间的小灯笼。满载柑果的三轮车“噔噔噔”地穿行在蜿蜒小路,将新鲜采摘的茶枝柑送到加工车间,让工人手工制成大红柑普。
来自新会的茶枝柑与广宁单丛茶相融碰撞,擦出茶品新火花的缘由,得从2013年当地引种新会原枝柑果说起。
在遭遇黄龙病的侵袭后,曾是沙糖桔种植大户的张火森决定另觅出路——改种凤凰单丛茶和新会茶枝柑。“岳父拥有潮州单丛茶制茶手艺,选种凤凰单丛茶,因地制宜改良单丛茶的风味,让它与本土茶叶相融合,培育出具有当地风味的广宁单丛茶。”与此同时,张火森惊喜地发现,异地引种的3000株茶枝柑与江屯种植茶种的山地生态相适配,柑果长得个大饱满,成色均润,柑香浓郁,果肉清甜。
独特的是,茶枝柑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在疏果期,为了避免果实过多,果树负担过重,营养分布太散,果农会适当摘取一部分幼果,即为小柑胎,可为药用。待到柑果成熟,柑皮转黄,可以晒制成陈皮。用途多样的茶枝柑备受收购商青睐,一度走俏市场。
但近年来,受疫情、物流、市场等因素影响,丰收待售的茶枝柑无奈被迫囤积仓库。看着满地新鲜的柑果,张火森心焦如焚。“如何巧用这些茶枝柑,增加合作社的效益呢?”走在山间茶场,看着两旁茂盛生长的茶丛和茶枝柑,张火森顿时有了灵感:“利用茶柑共生,也能研制新茶品!”
说干就干。张火森根据本土茶叶的茶香、茶味、茶形等要素,借助新会“柑普茶”的工艺思路,将茶枝柑鲜果拗除项柄,掏掉果肉,塞入挑选的茶叶,手工制成大红柑普。泡上一壶沸水,茶柑的青涩交糅茶叶的醇厚,渗养出别一番茶味,入口清润酥甜。
经过包装后的大红柑普摇身一变,成为壮大丰富广宁茶品种的新成员,是广宁茶不断创新融合的又一体现。“茶枝柑除了制成大红柑普,还能晾晒成陈皮,也能泡茶。”张火森介绍,经过挑拣、去囊、剥皮、平摊、晾晒等工序,直至柑果皮削形槁,便可制成陈皮。
现场,张火森撮了一小把广宁出产的单丛茶,配上小片陈皮沸水冲泡。茶香氤氲之间飘逸着隐隐果香,记者浅尝一口,清甘生津,令人回味。
如今,融合茶枝柑与单丛茶原料制成的大红柑普不仅解决了鲜果滞销难题,更创新了茶叶种类,开拓了江屯茶品销路,为合作社每年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