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工行广东分行积极建设平安金融 2020年堵截电信诈骗超4.6亿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2020年12月17日,一位84岁的老人独自来到工行广州珠岛花园支行,声称要给远方亲戚汇款40万用于购房。细心的柜员发现老人神情紧张,再三与老人核实收款人详细信息,但老人回答支支吾吾。柜员觉得可疑,随即向主管和网点负责人报告情况并终止交易。网点负责人知悉后立即报警,待民警到场后共同向客户询问汇款详情,劝说客户不要汇款,但客户不肯听从;网点工作人员又通过居委会联系上了客户的儿子,其儿子到网点后确认老人遭遇了诈骗,最终取消了汇款,并对银行员工的细心、耐心、专业的服务深深表示感谢。

上述案例是工行广东分行持续创建平安金融的缩影。2020年,面对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作案手法层出不穷的情况,工行广东分行紧紧围绕保护市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政府和监管部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部署,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全年共堵截电信诈骗超1.6万笔、堵截金额超4.6亿元,有效保护了客户资金安全。

科技赋能,给客户“钱袋子”加上“安全锁”

在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方面,工行广东分行尤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开展账户智能预警和防控,充分依托工总行自主创新研发的“工银融安e信”“工银智能卫士”等平台,为客户的“钱袋子”加上可靠的“安全锁”。如“工银融安e信”是工行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自主研发投产的银行业首个风险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各级公安、工行内部、国内外金融同业、境内外反欺诈组织等多方信息,集风险目标识别、风险交易预警、风险方案管控、风险评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仅2020年,工行广东分行即收集了超14万个风险账户充实融安e信系统数据库。目前,工行已实现了“融安e信”系统对涉骗涉案账户的全渠道布控,对所有通过工行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即时筛查,当收款账户与系统的风险数据相匹配时,会及时预警提示风险,并阻止业务办理,降低诈骗得逞的概率。

又如使用“工银智能卫士”,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即可自主对银行卡进行安全检测,并设置“境外锁”“地区锁”“夜间锁”“限额锁”等,对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及夜间时段等多个交易场景进行个性化设置,更好地防范盗刷风险。2020年,该服务广东地区用户使用量达516万人次。

此外,该行近期还在同业中首创“特定客群信使风险提示服务”,通过工银融e联APP发送信息的方式,为代发工资和养老金老年客户推送专门的资金安全风险提示,进一步帮助老年客户保护好“钱袋子”。初步测算,该项目每月可惠及200余万客户,年发送风险提示短信数量将超2400万条。

    心系客户,保护好客户资金和人身安全

在防范堵截电信诈骗方面,工行广东分行既注重“机防”“技防”,也着重突出“人防”作用。该行大力开展各类反电信诈骗和防范风险事件的教育培训,积极提高网点负责人、前台柜员、大堂经理和网点保安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外部欺诈风险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点营业大厅和ATM巡查力度,做到在客户办理业务时多一个心眼、多一句询问,主动向客户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切实保护客户资金和人身安全。如2020年4月下旬,一位老大爷到工行惠州惠南支行咨询完业务离开时,客服经理发现一年轻人在外等候,并隐约听到年轻人说:“回家拿另外一张卡来转账吧。”出于职业敏感性,客服经理意识到老人可能遭遇诈骗,立即追上并将老人家劝回网点,年轻人可能意识到诈骗行为被识破便借故离开。后经了解,是老人听信那名年轻人蛊惑,欲购买一款价格高昂的保健品,经客服经理反复劝说后,老人家意识到可能遭到了诱导和诈骗,连连对支行工作人员的机智和责任心表示感谢。

警银联动,携手共建平安金融

近年来,工行广东分行各级机构持续加强与各地公安、司法、银保监、人行等部门合作联动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精确性、力度和效率。如2020年4月,工行广州番禺支行提供重要线索,配合警方成功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缴获涉案银行卡147张及现金26万元,冻结涉案资金92万元,串并案件12宗。又如工行惠州伯恩支行于2020年11月,协助警方抓获一名“断卡行动”犯罪嫌疑人。当时,嫌疑人到网点要求注销卡再重新开,该异常举动引起网点注意,立即查阅警方下发的名单发现此人正是涉嫌出售银行卡的嫌疑人,网点工作人员一方面稳住嫌疑人,另一方面紧急报警,成功协助警方将嫌疑人抓获,得到公安机关肯定。

此外,工行广东分行密切配合各地反诈中心工作,抽调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入驻反诈中心,2020年全年协助公安机关累计查询银行卡数超15万、止付银行卡数逾3.7万个、累计止付涉诈金额达7.75亿元,有力保障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