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通讯员 赵祖轩 周瑶瑶
近年来,广宁县着力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人民至上,大力倡导“无官”理念,建立起全县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回归“人民服务员”定位,持续守初心、担使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人民群众。
“三大建设”强化宗旨意识
记者了解到,广宁县坚持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着力抓好“三大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是抓好政治建设。充分利用“初心堂”、革命遗址等阵地,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党史教育、红色教育和先进典型学习教育,唤醒党员干部政治灵魂,提高服务员的宗旨意识。2020年,该县共组织开展活动700多场次,参加党员1.3万多人次。二是抓好作风建设。该县推行领导干部脱稿发言、干部述职电视(网络)直播评议等制度,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员的工作作风大转变,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简化文山会海。去年上半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发文件分别减少43%,同比减少会议安排18%。三是抓好能力建设。该县去年投入干部培训经费460多万元,采取“课堂+现场+互动+实践”方式举办各类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现场会,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加大干部市域、县域、镇域之间的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去年以来,在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文明创建、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项目)等一线提拔重用干部63人。推动280名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党课,培训党员达11200人次,持续提高服务员的服务水平。
“四大工作法”压实服务责任
据广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县实施党员联系群众“个性服务工作法”。印发《广宁县党员领导干部长期联系相对贫困群众实施方案》,建立“党员责任岗”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每名在职党员每年至少为群众办1件实事好事,进一步畅通党群联系渠道。去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累计16000多件,县领导长期挂钩联系相对贫困户共58户,确保相对贫困群众稳定奔康致富。同时该县推行服务基层“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围绕分管领域中心工作和基层热点难点问题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了解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要求每年深入基层或工作一线调研时间,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50天,各镇(街)各单位领导干部不少于100天。去年以来,县领导共深入基层调研439多次,到基层一线办公404人次。此外,该县实行“挂点服务法”。常态化挂点服务企业,30名县领导对全县81家重点企业进行结对挂点服务,因企施策,推动工业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该县还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法”。健全“网上问政”与“网下施政”联动机制,将“键对键”与“面对面”有机结合,推动各项惠民利民工作做细做实。
“五大服务”提高工作满意度
广宁县重点突出服务好群众、基层、企业、重点工作(项目)、重点群体“五大服务”,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服务好群众。通过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信访工作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服务好基层。继续推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基层工作新机制横向、纵向拓展推广,向部门、社区和村延伸运用。南街、宾亨、江屯、螺岗四个试点镇(街)服务基层工作新机制取得明显成效,机制实施以来,部门及时应哨解决镇级事权无法解决的问题219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好企业。梳理公布现行有效惠企政策47条,健全《广宁县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实施办法(修订)》等人才引育政策9条,建立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好差评”考核制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广宁;服务好重点工作(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例会制、工作会商制,实施项目问题清单制、问题交办制、解决承诺制、台帐管理制、进展通报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首席服务员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作为项目首席服务员;服务好重点群体。完善对困难群众、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心理疾病高危人群、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重点群体的帮扶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2509场志愿活动,受惠群体63770人次,真正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