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肇庆 > 广宁 > 正文
广宁县潭布镇传统番薯改良后成果丰硕 “新”番薯增产三成促农增收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11月4日,深秋的广宁县潭布镇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户们正忙碌着采收地里的番薯。“今年试种新品种,产量增三成,打算明年再扩种几百亩。”在地头,潭布镇白鹇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官月洪高兴地说。

改良后的番薯增产三成。
受访单位供图

改良后的番薯增产三成。 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讯(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凌杰)11月4日,深秋的广宁县潭布镇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户们正忙碌着采收地里的番薯。“今年试种新品种,产量增三成,打算明年再扩种几百亩。”在地头,潭布镇白鹇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官月洪高兴地说。

官月洪所说的新品种,是广东省农科院与肇庆市农科所联合对传统番薯病化技术攻关的成果。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甘薯室、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黄立飞告诉记者,名为“黄九洞”的番薯是潭布镇的特色品种,在当地已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因长时间种植,种苗受病毒感染、老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产量低、裂果、果皮粗糙、畸形、不好加工等迹象。

“好的本地原种,如果不加以保育,很有可能面临消失。”黄立飞说,省农科院非常重视本地优良品种的保育工作,于2014年开始立项研究,利用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对传统番薯进行脱毒改良、复壮,解决老藤苗年轻化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研究,脱毒改良技术已经成熟,去年在肇庆市农科所支持下,在潭布镇得以推广种植。”黄立飞说,经过一年的种植,增产效果明显,原亩产750公斤左右,如今增至900公斤至1000公斤,而且品质口感更好。

“我才挖了几垄地,收成已过百公斤。”官月洪说,“这么多年来,村民见过这么高产量的。”他告诉记者,去年是第一次尝试种植脱毒改良番薯,不确定成效会怎样,他种植了260亩,合作社的其他农户也跟着种植了共计2000多亩,成为该镇首批种植脱毒改良番薯的示范基地。

官月洪告诉记者,脱毒改良番薯在种植方式上有别于传统番薯,传统番薯是一环一环连插,脱毒改良番薯是直插,易生长好管理,且病虫害少,产量高,表皮更加光滑,口感更佳。

潭布镇副镇长潘玉华告诉记者,番薯是潭布镇的主导产业,全镇番薯种植面积达17000多亩,年产值达2.07亿元,通过种植脱毒改良番薯,农民增产增收有奔头,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同时,未来将引进配套的生产加工检测等技术,促进本地番薯品种改良及产业化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