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乡贤村民党员汇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四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之三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日前,在四会市江谷镇杨村后山树林前,乡贤杨天卓向记者展示该村的规划蓝图:“这里规划建一个休闲公园,山顶上建一个观鹤亭,傍晚时分,游客可观赏对面山成千上万只白鹤归巢的奇观。”

清风徐来乡村绿,斜晖脉脉万鹤归。

日前,在四会市江谷镇杨村后山树林前,乡贤杨天卓向记者展示该村的规划蓝图:“这里规划建一个休闲公园,山顶上建一个观鹤亭,傍晚时分,游客可观赏对面山成千上万只白鹤归巢的奇观。”

在乡贤们的鼎力支持下,杨村正规划出樵、渔、耕、读、商五大功能区,通过建牌坊、感恩亭、观鹤亭、休闲公园、文化长廊、特色产业等将杨村打造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精品村。

逢年过节,村里第一排十多户人家的屋顶,都会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加上群狮起舞,气象万千,热闹非凡。

在四会,像杨天卓这样的乡贤层出不穷,他们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出钱出力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距江谷圩镇约4公里处,有一别致的村庄名叫大窝岗村。观景鱼塘里鱼翔浅底,塘边绿树成荫,景观花卉装点出独特的风景,文化广场上,老人闲坐畅聊,孩子追逐打闹,各得其乐。这是一条幸福感满满得“富裕村”。

原来,乘着乡村振兴东风,该村乡贤黎炳新近年来共捐资了70多万元,大力帮助大窝岗村进行道路、文化广场、观赏鱼塘等建设。在他的热心带动下,不少村民也投入到乡村的新建设中,让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变成别树一帜的“幸福村”。

现今,大窝岗村不仅有优美的环境,还有自己的产业,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生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出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到乡村由“一处美”变为“一片美”,四会的乡贤们倍添回馈动力,如地豆镇水车村的乡贤投入650多万元建了一批基础设施,让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更可贵的是,水车村利用乡贤力量投资建设水车村樱花谷休闲旅游度假区,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村还围绕“上善若水”主题,结合新乡贤文化,重点打造了乡贤馆,完成了村史馆、文化祠堂、党建室、农家书屋、康健室等功能室的升级改造,把水车村打造成为淳朴、敦厚、润物无声的新乡贤文化村。

除汇聚乡贤力量,四会市还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注重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如四会江谷镇通过《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制发宣传标语、单张、小礼物等营造氛围,并利用春节、清明等村民回乡流集中时机召开大动员大讨论会议,组织新农村建设主题的文艺演出、摄影书法诗歌展、送春联等主题活动。

该市还通过广播电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镇村政务宣传栏等平台载体,以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等形式,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成为村民名副其实的“第一话题”。

有榜样的引领,才有大家的见贤思齐。四会市通过组织村民观看展现美丽乡村面貌的影视资料,组织外出参观周边地区建成村庄的景美人和生活状态,激发对优美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使建好村子成为每一位村民的“第一愿望”。

民心所向,水到渠成。多措并举之下,村民们的思想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四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起来便势如破竹。

四会市还非常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全市20户以上的1496条自然村设立村民理事会。

该市针对部分村庄村民理事会成员年纪较大、思想较为僵化、恋旧情结较重,在推进村庄整治过程中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实际,加强领导和引导,及时将村中思想开通、视野开阔、办事公道、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调整充实到村民理事会中去,通过村民理事会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四会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特别是发挥村干部、党员的标杆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群众参与建设。其中,威整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三一一”工程,即:创建一行政村一党组织(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村级党支部一核心宣传美丽乡村建设阵地,建立一农村党员一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台账式记录制度。

四会市龙甫镇龙头村总人口约1350人,党员48人。多年来,龙头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村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新成效,该村先后获得“广东名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广东省乡风文明示范点”“肇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肇庆市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广袤的四会乡村里,乡贤、村民和党员正汇聚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磅礴力量。

2018年5月,省正式将四会列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有关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的直接指导下,四会市坚持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主动作为,举该市全市之力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肇庆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特约记者 黎洪锋 通讯员 卢洁婷 实习生 鲁学冬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