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肇庆 > 广宁 > 正文
广宁南街星平村写好“笋”文章 以笋为媒富了百姓旺了乡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每年立春过后,星平村的笋农就会集中到大街上摆卖各式笋品,形成“笋墟”,吸引大批市
民前来选购。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摄

每年立春过后,星平村的笋农就会集中到大街上摆卖各式笋品,形成“笋墟”,吸引大批市 民前来选购。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摄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冯铁成

“每天大概凌晨3点就进山挖笋,到5点左右,第一批挖到文笋的人就会出山。”广宁县南街镇星平村的詹大姐是一名笋农,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打着手电筒,与同村其他笋农结伴进山挖笋,挖到的笋稍作清洗、绑扎后,再挑到星平莫二村前的大街摆卖。每年立春到清明近两个月的时间,星平村绝大多数笋农都会像詹大姐一样,每天挑着新鲜的文笋去大街上贩卖,形成“笋墟”,热闹非常,吸引大批“吃货”市民游客前来购买。

据了解,南街镇山清水秀,竹类资源丰富,全镇竹林面积达到108万亩,竹子种类有90多种。每到初春时节,南街竹林下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当中以文笋最为鲜味。十多年前,靠山吃山的星平村村民开始大力种植文笋,挖笋、卖笋成为当地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南街镇积极做好“一村一品” 文章,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扶持各村发展种植文笋、彩椒、油茶等特色产业。作为文笋种植较为广泛的星平村,这几年进一步拓宽种植面积,目前星平村周边尽是翠绿连片的文笋竹林,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文笋。据统计,该村文笋种植户共222户,种植面积有1200 多亩,每亩年产约1000公斤,总产值超700 万元,文笋种植大大提高了星平村民的收入,文笋产业成为该村脱贫攻坚、壮大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

梁梓洪是星平村最早一批种文笋的笋户之一,近年在镇村支持下,他不断扩大竹林承包面积,目前他种植的文笋竹林面积有 10多亩,是村里的文笋种植大户。除了自己种笋,近年梁梓洪还积极与南街镇政府合作,办起文笋种植培训班,主动教村里贫困户种文笋,并向周边的村民推广文笋种植。梁梓洪告诉记者,每年立春过后就可以挖笋,可以连续挖一个月,每天最多时可卖出 500多公斤,一年收益3-5万元。“文笋种植旺了产业,也鼓了星平村民的腰包。做活这一 ‘绿色经济’,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梁梓洪高兴地说。

除了大力发展文笋种植,星平村还积极搭好文旅舞台,以笋为媒,念好“笋产业经”。今年3月中旬,星平村就成功举办首届文笋节,围绕“竹笋”主题,活动现场进行了笋文化文艺演出、竹笋摄影展览、竹题材书画挥毫等特色活动,展现多姿多彩的竹生态以及源远流长的竹文化。现场还大摆“文笋宴”,展示丰富美味的文笋菜肴,并设置“竹笋一条街”,文笋、苦笋、笋仔等各种鲜嫩的广宁竹笋纷纷展卖,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选购。

“以笋为媒,目的就是积极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南街镇委书记曾秋华表示,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全力推动星平村以及全镇的“一村一品”工作,大力发展文笋、油茶种植等特色产业,并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南街乡村振兴工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