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市贞山街道碧海湾社区 “未来社区”解锁全龄共享幸福密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只见社区老人或测血压,或坐在按摩椅上,相互问候,谈心说笑,暖意弥漫;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鱼贯而入,涌进社区智慧图书馆,翻阅种类丰富的课外图书;晚上下班后,社区青年通过社区小程序预约,来到24小时共享健身房打卡锻炼……

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赖楚欣

立冬以来,四会市贞山街道碧海湾社区健康驿站里,人头攒动。只见社区老人或测血压,或坐在按摩椅上,相互问候,谈心说笑,暖意弥漫;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鱼贯而入,涌进社区智慧图书馆,翻阅种类丰富的课外图书;晚上下班后,社区青年通过社区小程序预约,来到24小时共享健身房打卡锻炼……

在四会市贞山街道碧海湾社区的健康驿站里,老人正躺在按摩椅上享受按摩。 记者 夏紫怡 摄

去年以来,四会市以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整社区”理念为基础,融合浙江省“未来社区”升级经验,在广东省率先探索未来社区建设路径。四会结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要求,以碧海湾社区为试点,通过空间升级与数字赋能,构建起“全龄共享、多元服务”的未来社区。

活用空间资源丰富社区功能

作为多元融合型社区,碧海湾社区常住人口约1.3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占比达71%,常住人口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占比较高。如何吸引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增强归属感,成为该社区融入群众,满足需求,创新求变的现实问题。

悄然变化,发生在今年暑假开在“城市客厅”里的社区公益课堂上。今年7月,碧海湾社区开设了6门公益课程,吸引了120余名学生参与。课堂上的知识碰撞、课后的互助身影,让孩子们在收获技能的同时结下玩伴情谊,邻里关系在这些细碎温暖的互动中愈发紧密,整个社区也因此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碧海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思迪介绍:“社区紧紧围绕‘一老一少’,将闲置空间打造成群众专属的多功能场所。在建设前,工作人员就开展入户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打造未来社区。”

在社区中心位置,碧海湾社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闲置商业用房,改建成多功能社区“城市客厅”。其中一层建起人大联络站、老人小孩活动中心、暖“新”驿站、文化活动场地。社区还盘活闲置商铺打造社区图书馆,设有儿童阅读区、综合阅读区、红色读书角、有声阅读角、便民服务站和多个舒适的阅读座位区。

社区要运转,资金是关键。在盘活空间的基础上,碧海湾社区创新“服务创收+费用反哺”模式,活用公共空间引入咖啡厅、自助健身房等便民项目,通过收取场地费、低价门票等创收,资金专款用于设施维护和文化活动,形成“创收—反哺—服务升级”的良性循环。

陈思迪介绍,这种“以商养社”模式,既平衡商业与公益,减轻财政负担,又让社区摆脱“依赖输血”的被动,实现服务可持续供给,为未来社区运营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增设健康驿站满足多元需求

“收缩压122,舒张压67。刘姨,您的血压控制得很稳,按时吃药就可以了。”68岁的刘木娣遛完弯后,走进了小区里的健康驿站,让医护人员为她测血压。驿站里的医护人员熟稔地为她绑上袖带,按下仪器按钮。从今年1月起,这已成为刘木娣雷打不动的日常——不用跑医院、不用排长队,下楼遛弯的工夫,就能免费测血压、咨询健康问题。

测量结果一出,刘木娣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她点头谢过医护人员,走到角落的按摩椅旁坐下,待工作人员操作启动键。柔软的椅面贴合着腰背,滚轮缓缓按压,酸胀的肌肉瞬间舒展下来。“以前测血压得专门往社区医院跑,现在小区里就有驿站,测完还能按摩放松,我们小区老年人的健康可真是有保障了!”刘木娣开心地说道。

刘木娣的真实感受,背后是碧海湾社区积极探索未来社区“未来健康场景”试点项目的成效展现。

“作为碧海湾社区健康驿站医疗资源供给单位,我们派出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及医务社工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以定期驻点模式常态化下沉社区,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监测、慢性病用药指导、康复教学和健康生活方式科普等服务。”四会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天旺介绍,运营至今,医院已累计派出专家驻点服务超50人次,服务覆盖居民达1.43万人次。

四会市健康服务促进会会长廖家英告诉记者,健康驿站还开设了心理疏导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心理支持,“有时候,非正式的交谈,在聆听和倾诉之间,对方情绪有了宣泄出处,苦闷也就化解了。家庭争吵、邻里矛盾等也有了及时回应和处理。”

智慧社区以民生为本

未来社区也是智慧社区,其本质是科技改变生活,目的是服务居民。碧海湾社区以“党建引领、服务为本、技术赋能”为核心,凸显智慧化特色,开发“未来社区小程序”,打造社区“智慧大脑”,让数据便捷真正走进居民心坎。

记者点击“碧海湾社区”小程序,只见页面整合多元功能模块,涵盖党员管理、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板块,群众可通过小程序办理多项社区事务。如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社区饭堂进行提前预约点餐;进行24小时共享健身房预约训练,自助开门;预约老年人体检和签约家庭医生;实现在职党员双报到,实现“足不出户享服务”。

为了让服务更细致更彻底,贞山街道社工站还联动碧海湾社区,为在线上预约点餐,行动不便的老人开辟专门的送餐通道。“送餐上门服务远不止把餐食送达即可。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通过询问和关怀,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了解困难老人的精神需求。人文关怀是智慧社区建设中至关重要一环。”贞山街道社工站副站长陈慧玲说。

在陈思迪看来,社区是城市的最小单元,也是民生福祉的最终落点。智慧社区的建设,既要兼顾技术为要,也要以民生为本。陈思迪说:“我们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力量,依托‘四步探需法’,破解社区需求,通过观察、倾听、访谈、接触等方式,理清群众心愿清单,汇聚民智民力,协商解决垃圾分类、养宠纠纷等68项问题,从实际出发,为民解忧,为社区良性发展筑牢群众基础。”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