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千人口献血率达13.1,位居全省第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无偿献血肇庆有担当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6月24日上午9时许,记者到达市中心血站机采室时,献血者们正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采血小板。今年44岁的企业职工吴星炜是其中一名献血者,也是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自2001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以来,他已累计献血210次,其中捐献单采血小板204次,献血总量高达86400ml。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据最新统计,2023年广东全省血液采集总人次157.33万、献血量253.81万单位,献血人次、献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千人口献血率12.4。肇庆的献血情况如何?为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作出了哪些努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6月24日上午9时许,记者到达市中心血站机采室时,献血者们正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捐献单采血小板。今年44岁的企业职工吴星炜是其中一名献血者,也是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自2001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以来,他已累计献血210次,其中捐献单采血小板204次,献血总量高达86400ml。

市民群众在市中心血站献血。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市民群众在市中心血站献血。 记者 戴福钿 摄

“十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因手术需要血小板,得知我有献血经验,他家人专门致电向我求助。于是,在他手术前,我首次捐献了血小板。”吴星炜告诉记者,自此,他对血小板捐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偿献血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吴星炜透露,从2013年开始,每个月他都会定期到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1至2次。“每次捐献前,市中心血站均会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才可以捐献,全程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为达到捐献标准,这些年来,吴星炜每天都坚持锻炼,献血前尤为注意自身饮食。

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孔卫琼,是RhD阴性血型献血者,已坚持无偿献血28年。“二十多年前,我已在市中心血站进行RhD稀有血型登记,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每当有需要的时候,工作人员便会提前告知我。”孔卫琼坦言,每次接到电话,不管多忙,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她都会不遗余力前往各献血点捐献血液,以为更多有需要的人送去希望。

与上述受访者一样,近年来,肇庆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市民群众越来越多。“我市无偿献血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至55周岁之间,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大学生等人员居多。”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林绮敏透露,受严寒天气、极端天气、寒暑假以及大范围流行性疾病等因素影响,无偿献血工作会出现阶段性人数骤减,血库亦会迎来临床用血紧张期。

为提升我市采供血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市卫健局将采供血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纳入了肇庆市公共卫生应急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内容,进一步优化了市中心血站场所环境,加强网点建设。如分别在端州区敏捷广场、肇庆高新区大旺公园等场所,建设了爱心献血屋,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了更优质、更舒适的献血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设有献血服务点15个,其中站内采血室1个、市内固定的献血站和献血屋9个、流动献血点5个。

“在大力提升硬件设施之余,血站工作人员还常年深入我市各乡镇、单位、高校等地,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献血者招募和采血活动,不断保障我市临床用血需求。”林绮敏如是说。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为提高供血效率和精准度,市中心血站建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与用血医院血库联网的模式,实现对医院临床用血信息和血液库存量进行实时监控,使血液应急调配更畅通、更及时,血液保障联动机制更完善。目前,该系统已与我市29家临床用血医院进行联网。

据统计,2023年,肇庆全市共招募献血者53857人次,千人口献血率达到13.1,较2019年的11.1有所提升,位居全省第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采集血液总量达15.4吨,供应临床用血达15.2吨,其中供应血小板6000.5个治疗量,有效地保障了我市临床用血和血液质量安全。

在多举措助力下,近年来,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8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市中心血站建站以来,未发生过输血导致感染的血液安全事故。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