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杨裕莹
为进一步做深做实基层治理,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肇庆高新区城区社区打破“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设立“书记移动办公桌”,将社区党委书记的办公室搬到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和各服务站点,通过上门听意见、坐班解纠纷、线上悉情况,实行“书记面对面”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城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摆着一张办公桌和几把椅子,墙上写着“书记面对面·服务零距离”,这一方角落便是城区社区党委书记杨振华的工作阵地,也是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服务阵地,实现书记和居民面对面、点对点服务。
肇庆高新区城区社区党委书记杨振华(中)到医院走访特困户。 受访者供图
“社区是接地气的地方,居民有事了才来办公室找我,但我把办公桌搬到大厅和各服务站里,实现开放式办公,居民见到我都愿意聊一聊,让我们倾听民声的渠道更便捷,为民服务也更精准。”杨振华说道。
“我要起诉离婚,但老公的户口不在大旺,你们给开个居住证明吧。”一天,居民刘小姐来到“书记移动办公桌”寻求帮助。面对群众的诉求,杨振华决定和刘小姐好好聊一聊。
原来,刘小姐和丈夫结婚多年,但因为家庭矛盾和经营债务等问题,两人感情已破裂,为此刘小姐向法院起诉离婚,但由于丈夫户籍在外地,按照程序需要提交居住证明,于是刘小姐便擅自拿着丈夫的资料来到城区社区开居住证明。
“其丈夫不知情,我们社区也不能贸然开出证明,但刘小姐又很抗拒我们联系其丈夫。”权衡之下,杨振华立马联系区妇联、社区民警、社工、律师与夫妻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使得双方互相理解,各退一步,最终妥善化解了纠纷。
对于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杨振华说:“家长里短的事需要一些土办法,像扮演‘老娘舅’、充当‘知心人’,关键还是要用心,而‘书记移动办公桌’则承担起桥梁作用。”
记者了解到,“书记面对面”工作机制,除了坐班解纠纷,还包括上门听意见、线上悉情况,通过走访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等,每天到社区转一转,了解居民所思所想,从“有事必来”向“不请也来”延伸,把居民的“民生难题”变为“幸福清单”。
“书记,我们小区还缺一些健身器材。”“书记,我们老人家喜欢一起聊天,要是社区里有一个供我们聊天、活动的地方就更好了。”“书记,我们现在上下楼梯不方便”……在走访过程中,杨振华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需求比较强烈。对此,他主动回应,发挥“书记面对面”工作机制,联动小区物业、业委会、街道和爱心企业等协商共建,高效率积极协调场地和资源,推动设施设备落实到位,为政德花园小区新增一批健身器材、嘉富华庭新建老年人服务中心。同时提前6个月高效完成老旧楼房加装扶手任务,在全市第一个完成扶手安装任务。
在杨振华看来,“书记移动办公桌”体现了基层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以“零距离”形式增强各单位间联动协作,促进形成“面对面谈”的良性互动,一件件老百姓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