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州区兰龙社区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千棵水翁树护佑大美兰龙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的连续大雨,让黄日光很是担心。雨势稍弱后,他不顾地面湿滑,习惯性地沿着龙溪栈道巡视一番,当见到溪流两旁一棵棵水翁树安然无恙时,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前段时间的连续大雨,让黄日光很是担心。雨势稍弱后,他不顾地面湿滑,习惯性地沿着龙溪栈道巡视一番,当见到溪流两旁一棵棵水翁树安然无恙时,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今年85岁的黄日光,是端州区睦岗街道兰龙社区居民,除了亲人,他最重情的,就是村边那一千多棵水翁树。这些树木年长的超过二百岁,近百岁的居多,最小的高仅米余,由树上自然掉落的种子萌生而来。这些水翁树分布在龙溪两侧,长约4公里,相拱成伞,与脚下清澈、常年流淌的溪水相映成趣。

在居民的保护下,龙溪栈道千余棵水翁树郁郁葱葱。

在居民的保护下,龙溪栈道千余棵水翁树郁郁葱葱。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和黄日光一样,兰龙社区的居民们,默默保护着这一片自然生态,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围绕着这片树林,居民有说不完的故事。

树大枝壮,容易“木秀于林”,有人欲出高价买树做木材,无一不被居民拒绝。村干部吩咐,只要发现有人偷伐或故意伤害树木,一定要阻止或向村里报告。在“全民皆兵”下,这些树木高枕无忧。

“你可以爬树摘果、摘花、掏鸟窝,但不能去伤害树木。”八旬翁朱金生回忆,他小时候就听到前辈们讲,树和人一样,也有生命,你们保护它,它们也保护你。“在上个世纪的艰难年代,居民缺衣少药,有人感冒发烧没钱看病,便到溪边摘下水翁树的花,煲水当凉茶喝,可清热解毒,缓解症状。”朱金生说,水翁树成熟的果实呈紫红色,剥皮后可闻到淡淡的清香,入口酸甜,是儿时很受欢迎的零食。

水翁树介绍。

水翁树介绍。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为了摘水翁花售卖,由于手够不上,就折枝取花。社区干部知道后,不仅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还专门开会,规定以后取花摘果时,不能折断树枝,并列入村规民约,沿用至今。

在居民眼里,树木们也懂得感恩。这些郁郁葱葱的水翁树,夹着一股清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空调房”,凉风习习,在酷热的夏季,成为居民们的纳凉之地。

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这一优势,建起了龙溪栈道,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每年炎夏,更成为城里人争相前来乘凉、戏水的热门打卡点,社区内外停满了汽车。游客多了,饮食业也热闹起来,种的菜、养的鸡也变得畅销。还有几户居民利用自己的楼房,做起了民宿生意。幽雅的环境,浓浓的农家元素,吸引着广州、佛山等地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今年端午节期间,端州区还在龙溪栈道举办了“绿美双龙·萤舞龙溪”首届萤火嘉年华,游客如鲫。龙溪栈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数以万计的萤火虫的繁衍生息之地,入夜之后,群萤飞舞,荧光闪闪,犹如置身童话世界。

借着龙溪栈道的美誉,兰龙社区顺势而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如规划建设古树公园,绿化美化周边环境,为居民提供新的娱乐休闲区域,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居民为树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树木为社区带来好的变化,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名游客感慨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