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近日,肇庆市成功举办了“百企进肇庆助力百千万”广东肇庆土特产展销会暨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推介会,这场盛会再次让肇庆的土特产成功“出圈”。近年来,我市深挖“土”资源、彰显“特”优势、拓展“产”链条,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使本地土特产逐渐“出圈”,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一朵花温暖一座城”的启动仪式上,自媒体人李枫等作为2024年兰花宣传大使,正在为兰花进行宣传。记者 万涛 摄
打好“特色”牌,拉长做细产业链
每天凌晨,当城市还在沉睡时,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这里的罗氏沼虾交易异常活跃,每天的交易量高达10万斤,全年交易额更是突破10亿元。而今的罗氏沼虾不仅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户们实现致富梦想的“金钥匙”。
为了进一步推动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我市积极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罗氏沼虾的产量和产值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目前,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已扩大至12万亩以上,总产量达4.2万吨,一产年产值超过30亿元,总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市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打造农文旅园区,将罗氏沼虾的养殖、加工销售与游客体验相结合,形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这不仅提高了罗氏沼虾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
罗氏沼虾是我市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目前,我市已成功打造了1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建设了34个省级专业镇和190个省级专业村。这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好“文化”牌,助力好货走出肇庆
在过去,尽管我市的兰花品质卓越,但由于销路有限,农民们的收益受到了影响。雅兰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启明指出,只有通过精心打造和擦亮品牌,才能引导市场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对品质的重视。
为了打破兰花销售的地域限制,我市深入挖掘兰花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兰花文化节、兰花摄影展等活动,提升了兰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积极构建兰花文化品牌IP,通过策划兰花剧本控、快闪、微电影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兰花市场营销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升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紧抓父亲节营销热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父爱如兰,用兰勇敢表达爱”为主题的“父亲节送四会兰花”活动。这一创新举措成功地将四会兰花打造成为“父亲节专属之花”,为兰花产业开辟了新赛道。这个原本属于兰花销售淡季的六月,因为“父爱如兰”的主题,兰花销售实现了单价均价和销售量大幅度逆势增长。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广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全国首个兰花AI智能对话机器人“兰先生”的上线,为兰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数字化手段,兰花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打好“品牌”牌,塑造“小肇上菜”新形象
在品牌强农的道路上,我市从未停歇。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市围绕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新三品”发展路径,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顶层设计,加大品牌强农战略实施力度。
其中,“小肇上菜”作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自2023年成功注册商标以来,便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企业参与”的运作模式,对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进行高度融合发展。
在“小肇上菜”线上小程序中,消费者可以轻松下单购买贡黄茶、肇实等各种肇庆土特产。同时,“小肇上菜”还在线下设立了体验馆,让消费者能够亲身感受土特产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我市还通过打造“春、夏、秋、冬”四季相应的外包装和系列文创、户外产品,设计了“小肇”IP新农人形象。目前,“小肇上菜”已成为肇庆市农产品发展新的产品符号和名片。
在品牌强农的道路上,我市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8个、“粤字号”品牌农产品89个等,品牌认证数量逐年攀升,为我市农业品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