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惠爱村打造“惠民有爱”桃花源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自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广宁县赤坑镇惠爱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为典型村培育腾空间、蓄动能。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梁洁瑶

古树名木和桃林花海交相掩映,村内房屋和道路焕然一新……

自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广宁县赤坑镇惠爱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为典型村培育腾空间、蓄动能。

重山掩映下的惠爱村。 受访者供图

重山掩映下的惠爱村。 受访者供图

惠爱村的“瘦身鱼”养殖基地里,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在高科技推水器的作用下汩汩流动,为鱼“瘦身”,提升了鱼肉品质,也让其价格“翻身”,高于市面同品种鱼价。在现有的14个池基础上,养殖基地还将加建鱼池,提高产能,同时配套参观展览区、实验区、监测区、体验区,让绿色经济真正在村内“游动”。

“绿色”是惠爱村发展的关键词。赤坑镇林地面积24.1万亩,森林覆盖率90%,村庄绿化林木覆盖率32.6%。而惠爱村不仅竹林生长繁茂,还有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现有百年以上古树98棵,建有莲花村古树公园和云山村古树公园,积极守护“绿色文物”,打造“一树一景”宜居化村落。

惠爱村还持续推进绿化美化行动,不断“出实招、亮硬招、创新招”,以“小切口”书写绿美“大文章”。截至目前,惠爱村共种植1500株苗木,打造3个桃花园,种植不少于600棵桃花,探索推进“一村千树”产业项目,让小小的桃花苗变身宜居宜游的“桃花源”。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惠爱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以原莲花小学为基础,打造游客服务中心、户外露营基地及云山里瀑布、奇石河等旅游点,优化登山道路,提升沿线村庄风貌,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5%。

惠爱村还着手整治人居“小环境”,扮靓乡村“高颜值”。惠爱村通过“地毯式”排查,开展农村危破泥砖房清拆行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共50余人深入村内,对前期排查发现的15个点位进行清拆,目前已完成清拆危破房11间、乱搭乱建的工具房及杂物间2间,修缮2间。

参与此次清拆行动的党员干部表示,“三清三拆三整治”切实改善了惠爱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了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为群众安全着想的“民心工程”。

“民心所向”的行动还不止于此。惠爱村还有不少举措:大力实施村道亮化工程,目前自惠爱村佛仔坳至云山村的村道共安装107盏路灯;新建公共厕所与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治理效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对村内20多户农房进行外立面改造,提升农房风貌,“扮靓”美丽乡村,持续擦亮“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名片。

如今,走进惠爱村,一幅青山绿水、良田美景、村整巷净的隽美画卷跃然眼前。“村道上都安装了新的路灯,晚饭后我们可以出来散散步,若是换作从前,晚上道路太黑,我们都不敢外出。”惠爱村的一位村民说道。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