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精准帮扶让残疾人康复无忧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十三五”规划以来,肇庆累计为35587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13025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均达到100%,全省排名第一。这一项项斐然的成绩背后,是我市通过“用力救助、用智建管、用情服务、用心探索”,为残疾人提供了精准、科学、专业的康复服务。

辅助器具适配率达100%

5月29日下午,75岁的卢群芳来到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打算试一下中心为其定制的大腿假肢是否合适。多年前,他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腿,一直依靠假肢行走。“我现在的假肢旧了,所以5月初来到中心申请重新定制。”他跟记者说。

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黎俊权耐心地为卢伯穿上新制作的假肢,并让他走几步,查看是否合适。“假肢有一点紧,走起来不太舒服。”卢伯跟工作人员说道。

工作人员根据他的反馈,决定重新为卢伯制作一个假肢。“制作适合残疾人的假肢少则5天,多则10天。我们会根据他们意见,不断调整,让他们能穿得舒服。”黎俊权介绍道。

每年年初,各级残联对需要加装辅具的残疾人进行筛查,以此制定年度安装计划。同时,由以往年底录入残疾人辅具安装情况,改为如今适配一人、录入一人。

“这样不仅能提高适配精准率,也确保不会遗漏一人。”市残疾人辅具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我市共为残疾人适配各类辅助器具21238件,适配率达100%。

此外,市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每月开展“有爱·无碍”残疾人辅具进社区志愿活动,深入基层为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同时对已安装辅具者进行回访。

所有安装了辅具的残疾人都有服务卡,且有专人对他们的使用情况和生活情况进行跟踪服务。“他们服务真的很到位,每次我的假肢零件损坏,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及时过来为我修理。”卢群芳说。

康复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每逢阴雨天气,张金华的伤口就会隐隐作痛,导致其难以入睡。多年前,他因事故导致左手、左脚高位截肢,因此落下这一旧患。“我想外出进行康复,但是又不方便。”他说。

2022年以来,我市开展居家康复试点工作,聘请专业医护人员上门为残疾人进行专业康复服务,针对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康复服务。因此,张金华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相应服务。

每周,专业医护团队会上门为他进行针灸、理疗,舒缓旧患给他带来的痛楚,并为他的基本康复提供指导性意见。此外,市残联还对张金华的房子进行无障碍改造,并联系企业为他送上新款电动轮椅。“我现在已经可以独自外出买菜了。”他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共为16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康复服务,并贴心为残疾人群体送上家庭康复知识讲座、心理疏导、户外拓展、插花绘画等家庭支持性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扶持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发展,2021-2023年间,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由12间增至22间,残疾人辅具器具适配服务定点机构增至4间,能为肢体、视力、听力、言语、精神与智力障碍等各类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各县(市、区)实现了康复机构全覆盖。

残疾儿童康复实现应救尽救

0—6岁是残疾儿童黄金康复期,及早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接近正常的发展轨迹,使其更好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

为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2021年,我市0—6岁残疾儿童全日制康复训练救助标准,在省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了1000元。自2022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将0—6岁非全日制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对在公益一类机构接受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在非公益一类机构接受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人每年补助10000元。截至目前,市残联已救助720名残疾儿童。

另外,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18间,学位超过1000个;2021—2023年共为近4000名听力障碍、孤独症、智力障碍、脑瘫(肢体)等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全日制康复训练救助。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康复效果显著。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强化辅具适配和基本康复服务,不断优化康复服务供给结构,扩大供给覆盖,提升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环境,精准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康复需要。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