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近日,肇庆市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4月份肇庆市蚊媒密度监测情况。其中,在检查媒介伊蚊密度状态的398个监测点中,属于中密度状态3个,高密度状态1个。
“龙舟水”期间,积水点增多,更容易为蚊虫孳生营造温床,为此,肇庆各地各部门增强了防控力度,全力避免登革热传播风险。5月31日上午,记者跟随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端州区黄岗街道石牌社区新村(三社村)开展飞行监测,目睹“蚊窝”现形记。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民房前的水桶内有很多蚊子幼虫。
走访:一水桶存活近千蚊幼虫
石牌社区新村属于城中村,大部分是平房或两三层的楼房,在公共区域,闲置的杂物较多。“杂物上覆盖的雨布,其折痕会存留积水,只要一周没有清除,就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市疾控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预防控制科科长莫远清说。
“每处积水发现蚊虫幼体,均定为阳性。”所到之处,工作人员都进行检查和登记。记者见到,这一带的住宅,门口几乎都种有花卉或堆积杂物,不少还放置着水桶,用于盛水淋花。在其中一户,三个水桶均有水,记者靠近观察,发现其中一个水桶里有近百条蚊虫幼体,正在水中蠕动。“如果不倒掉,约10天后,它们就会全部羽化成蚊,飞向周边的住户。”
与其相邻的一户人家,有一个高达1米的水桶,当记者靠近查看时,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里面密密麻麻全是蚊子幼虫。“预计数量有近千条。”工作人员用电筒观察后说。此外,在村边的菜地,用于盛水淋菜的水桶里,也有很多蚊子幼虫。
记者跟随抽查的12户住宅,发现大小积水25处,其中8处积水有肉眼可见到的蚊子幼虫,数量达数千条。
现状:部分居民防蚊意识差
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都当场给屋主提出建议,如提醒倒掉积水或更换活水等,部分住户积极落实,部分住户无动于衷。
面对肉眼可见有蚊虫的水桶,有屋主坚持“不能倒掉水,要用来淋花”;有住户表示,“习惯了,没空理会。”“在城中村,这种现象时有见到,我们说多了,还被赶走。”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在一个住户家,卫生间的窗户安装有防蚊网,在洗手盆下面有一个水桶,用来盛水管的漏水,工作人员取出来一看,发现水里存活着数十只蚊子幼虫。“如果每隔3至5天倒一次积水,蚊虫就没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家里装再多防蚊网也没有用。”工作人员对屋主说。
在跟随监测中,记者发现,个别屋主还存在着等、盼、要的思想,即便屋门前有肉眼可见的积水,却懒得倒掉,而希望政府派人上门帮助灭蚊。
支招:“五字诀”让蚊虫无处藏身
莫远清介绍,目前城区活跃的蚊子,大体是按蚊、库蚊和伊蚊。“端州区蚊媒监测结果显示,库蚊最多,其次是伊蚊,按蚊偶见于城郊。”
据了解,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蚊子繁殖分为卵、幼虫、蛹及成虫,其中前三个时期在水中生长发育,后羽化成蚊子。”莫远清说,不同的蚊子种类传播不同的疾病,按蚊主要传播疟疾,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日本脑炎,伊蚊(俗称花脚蚊)主要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等。
“市民要改变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防蚊习惯,如践行‘五字诀’,即翻、清、封、填、疏。”莫远清建议,居民要清除室内外闲置无用的积水、废弃的容器,室外闲置未用的容器应翻转倒放,确保不形成积水;常盛水的容器要严密加盖,防止蚊子入内产卵;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3至5天就要换水,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也可投放灭蚊蚴剂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