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赵祖轩
青山绿水、白墙黑瓦、鸡犬相闻、其乐融融……近年来,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带动帮助下,拓思路谋转变、抓产业促发展、树形象聚民心,加快特色产业项目发展,推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社播村也从一个偏远老旧、乏人问津的小山村变身为“邻利乐城”的网红打卡点,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范本。
党建引领破解“邻避效应”
2017年,广东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选址在社播村附近,因该类型项目具有较强的“邻避”属性,如何加快项目落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社播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树牢宗旨意识,全力化解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群众从反对到支持,项目也成功落地投产,实现了从“邻避”到“邻利”再到“邻美”的大转变。
打牢群众基础。在项目前期征询阶段,社播村党支部班子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勇担使命、冲锋在前,耐心细致走访村内群众,用心用情听取意见建议,与群众谈心谈话释疑解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为项目落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转变群众认识。针对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偏差,在抓好科普宣传的基础上,社播村党支部大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分批次组织当地群众到外地等同类型项目参观,促使群众进一步消除疑虑。结合社播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村党支部专门成立外地群众工作小组,主动到周边城市走访联系,并组织乡贤乡亲实地参观同类型项目,极大地转变了群众对环保能源发电项目的认识。
获得群众支持。对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社播村党支部坚持尊重、保障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组织支部党员进村入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全过程公开透明和依法依规。公示期间没有群众提出反对意见,项目在2018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2020年1月竣工投入运营。
打造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社播村党支部坚持提升自身组织力,筑强战斗堡垒,切实让党旗在社播村高高飘扬。
以“初心讲坛”强化党性修养。社播村党支部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高标准建成“初心堂”,与上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定期开展“初心讲坛”讲党课活动,举办主题党日、学习会达100多场,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教育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达200多场次。同时,采取“1+X”模式,开展党员“包组联户”活动,收集群众“微心愿”,为民办理“微实事”,全村27名有能力的党员包联349户农户,征集“微心愿”221条,解决群众困难86个。
以“事权清单”加强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社播村党支部建立起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党支部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权、话语权,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进一步形成“惠从党来”的共识。
以“晒业绩擂台”调动干部积极性。为进一步调动党员参与村中事务的积极性,社播村党支部搭建“晒业绩擂台”,每月公布“两委”干部履职情况,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监委等评议村“两委”干部,并设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党员积分项目,通过晒业绩、比成效推动支部党员不断增长才干、真心服务群众。
构建“邻利”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播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平安乡村、民生保障、文明乡村等“五大工程”,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邻利”社会治理共同体。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建立由村党支部领导,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村干部、农业合作社社员、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下设11个理事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协调处理村中各项工作,形成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机制。
实施“绿色产业”工程。村党支部利用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盘活村闲置土地30多亩,与肇菊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菊花基地种植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同时,与高要惠民供销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动4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200亩“山坑菜”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总产值4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实施“平安乡村”工程。村党支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镇级综治平台,建设“多网合一”综合网格,建立“中心+网格+信息化”社会治理共同体民意中心,整合5大职能部门15类26项服务事项,通过编印办事指南、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累计收集各类群众意见建议130多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村党支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带领党员群众开展“三清三拆”,清理杂物和垃圾800多吨,拆除危旧房等500多间,房屋外立面改造500多间,埋设污水管网10公里,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厂2套,建成休闲小公园、客家文化展馆、村史展馆、村雕牌楼等特色设施一批,在全市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实施“文明乡村”工程。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社播村、组两级坚持“有事好商量、众 人的事众 人商量”的原则,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村民讲堂,开展“日行一善”等主题实践活动,用身边事教育感染身边人,传递道德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