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春社”抢炮活动。 西江日报通讯员 陈言敏 摄

“高要春社”庆典活动现场。
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文件正式下发,高要区申报的“高要春社”榜上有名,标志着高要区迎来首个属于自己的“国字号”非遗品牌,实现高要区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千年古郡,文明高要。“高要春社”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有力地提升了高要的民俗文化品位,进一步推动春社民俗文化的传承、挖掘和保护,对于高要文旅产业发展、助力高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有着重要意义。
“高要春社”沿承了中国传统社祭的春祭仪式,已经存续了四五百年,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延续到三月初,历时一个多月,是岭南节期最长的民间庆典之一,社祭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历时一个多月里,高要各镇村依从历史上约定俗成的排期,错开日子庆祝。节前,各村父老召集村民为社祭凑钱;节期,各村社众齐集本村的大社拜祭,然后各坊分别祭本坊巷的小社。有部分村在节前10天就把村庙里的“行官”请出来,放到门楼供奉,社日当天再集体拜祭;社祭之后,各村开始组织春社庆典巡游和宴饮、茶果美食等,其他庆祝活动如龙狮、粤剧、八音、庙会出巡等高超技艺异彩纷呈,可以说,“高要春社”就是高要区100多万人民的另一个“春节”。
“高要春社”以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生动地展现了高要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互助和谐、性情开朗、蓬勃向上的特征。
西江日报通讯员 陈言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