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德庆县九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同当地党委政府积极盘活资源,将闲置校舍打造成为强镇富村惠民的乡村振兴车间,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集体壮大、村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科学谋划部署
靶向激活闲置资源
九市镇地处德庆县西中部,辖内多山,可耕地少,产业底子薄弱,村民多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九市镇的产业发展问题?市纪委监委坚决扛实工作队牵头单位责任,聚焦产业振兴这个关键,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下好科学谋划部署“先手棋”。
今年3月,市纪委监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提出从“补齐镇、村两级产业‘造血’能力不足的短板弱项入手,深挖自身潜力,多方拓展渠道,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工作队结合上级部署,制定“十个一”专项活动方案,把“加强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作为专项活动重点推进,明确2025年内新增1家以上乡村振兴车间,有效吸纳脱贫人员就业。工作队会同镇、村两级多次调研、协调、考察,最终确定对已闲置的九市镇原上村小学进行盘活,在原有校舍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振兴车间”项目。
优化营商服务
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据介绍,该“乡村振兴车间”紧邻X428县道、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工作队充分发挥交通便利、改造成本低等优势,采用“企业投资+村集体出租”的运营模式,通过积极联络在外的企业家,吸引优质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最终成功引入佛山市禅城区恒日升塑料电子电器厂前来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工作队始终坚持“企业第一”理念,加强与九市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投资企业家的紧密沟通协作,工作队会同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企业,协调解决用地报批、资金筹措等方面问题,对建设用地进行专业化改造,有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村“两委”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代办立项审批、用电保障等手续,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入驻成本和运营风险。
在当地良好营商服务环境的带动下,项目从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营全程高效衔接,项目建设周期从原定的7个月缩短为5个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厂房于今年8月初投入使用。其间,该企业还主动调整原定在外地增资扩产的计划,将部分产能回迁至“乡村振兴车间”并提供技术支持。
带动增收致富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佛山市禅城区恒日升塑料电子电器厂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企业,产品覆盖家电、通信设备等领域,拥有国内外客户千余家。”工作队相关人员介绍,该企业在九市镇的生产基地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6万元,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增收引擎”。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队还动员企业优先聘用脱贫户和低收入群体入职,仅此一项就可增加30-40个稳定就业岗位,有效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接下来,该企业计划把更多的生产线和上下游产业链引进当地,逐步将乡村振兴车间升级成为乡村“微工厂”。
德庆县九市镇闲置校舍变身“产业车间”的案例,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以“乡村振兴车间”为抓手探索镇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只要科学谋划、措施精准、凝聚合力,乡村的闲置资源可以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从而激发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把“沉睡资产”变成“活力资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