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校送资源 地方扫障碍 共筑校园安全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何丽玲

5期培训培育210名持证急救骨干,填补县域校园急救人才空白;筹资290万元为73所学校配齐急救设备,实现校园急救设备“零的突破”;286场大讲堂覆盖6.2万余名师生,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全员普及……这组亮眼数据是广东药科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双百行动”,为怀集县15多万名师生筑起生命安全屏障的成效。

近年来,在“双百行动”引领下,两校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精准破解怀集校园应急救护人才匮乏、设备短缺难题,推动提升县域校园应急能力,交出了一份扎实的帮扶答卷。

党建领航

凝聚高校帮扶“向心力”

“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做细就是凝聚力。”两校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帮扶全程,以“党建+校地合作”机制凝聚帮扶合力。

两校将应急救护帮扶纳入“书记工程”,依托“双百行动”组建35支专家服务队,带着急救理论教材、实操演示教具深入怀集各中小学校园开展“送教上门”,让医学资源真正下沉基层。从心肺复苏按压深度、AED电极片粘贴位置等细节精讲,到模拟突发场景应急处置演练,专家们把前沿医学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助力壮大当地应急救护师资。

与此同时,两校联合怀集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红十字会建立协同机制,教育部门统筹校园资源,红十字会提供资质认证,多方联动为项目落地扫清政策、资金、物资等障碍,让帮扶行动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

专业赋能

锻造应急救护“先锋队”

针对师资短缺和设备不足的痛点,两校实施“人才+硬件”双轮驱动战略。

在人才培育上,两校联合省、市红十字会,制定5期“理论+实操+考核”培训课,涵盖急救理论、心肺复苏、AED使用、创伤救护等内容,培育出210名持证急救骨干,实现“一校一骨干”目标。这些骨干不仅成为学校急救主力,更组成“传帮带”团队,带动全县校园急救师资梯队建设。

设备配备方面,两校积极筹措290万元资金,为21所学生基数大、需求迫切的学校配置AED真机,实现怀集校园急救设备“零的突破”;为52所学校配备AED学习机、心肺复苏模型等专业教具,建设标准化实训场所,破解“有师无器”难题。

全域覆盖

激活校园安全“新动能”

为推动应急救护知识从“少数人掌握”向“全员普及”转变,两校联合开展“百场讲堂进校园”行动,组织专家与新晋师资深入全县73所中小学,采取“情景模拟+实操考核”方式,让师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技能,同时通过案例剖析、重要性阐释、法律保障解读等,化解师生“怕担责、不敢救”心结,使参训师生急救意愿大幅提升。

21所配备AED真机的学校成为示范标杆,通过“急救角打卡”“AED寻宝比赛”等活动,让师生牢记设备位置,同时每月开展应急演练,固化“发现险情—取AED—施救—报警”全流程,以点带面,推动校园应急能力全域提升。

从人才培育到设备落地,从知识普及到技能实训,两所高校与怀集的校地协同,不仅筑起校园安全防线,更探索出“党建引领、专业支撑、多方协同”的基层急救能力建设模式。下一步,校地双方将推动急救教育纳入校园必修课,建立“培训-演练-竞赛”长效机制,让生命安全屏障越织越密。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