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邓智荣
近日,记者走进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黄翰村,一幅巨型墙绘跃入眼帘: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手捧酒坛,堆叠的陶瓮仿佛溢出米酒醇香。巷角蹲踞着憨态可掬的民族风猫咪,与展现三族同欢、采茶舞的场景彩绘相映成趣。
下帅乡将壮瑶元素融入美丽圩镇建设。 通讯员 陈亦飘 摄
“墙绘完工后,广州、深圳的游客专程来打卡!”村民韦大姐的欣喜,见证着村庄从昔日脏乱差到网红打卡点的华丽转身。而这场蜕变的核心引擎,正是肇庆市“百千万工程”中重点推行的乡村美学工坊模式。
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下帅乡以独特的美学工坊理念为引擎,加快推进民族特色建筑风貌提升项目,将壮瑶风情融入一砖一瓦、一街一景,实现乡村面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几公里外的山奢村下塘自然村,则将壮族文化元素融入农房改造。“在农房风貌提升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各自然村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将民族元素融入到村庄美化设计中,打造出一村一韵的乡村新风貌。”山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钮弟表示,下塘自然村为壮族聚居村落,在风貌提升中注重将壮族铜鼓、壮锦、图腾等元素融入设计,既留存乡愁记忆,也让年轻一代读懂民族文化。
而位于下帅乡东西村大村自然村的壮风瑶韵十里画廊精品民宿,成为绣花功夫的典范,房屋外立面在微改造中焕发新生,壮瑶纹样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整村改造与景观提升,使传统村寨蝶变为可居、可游、可品的活态文化体验场。
此外,通过升级改造的民族文化展览馆成为下帅乡的新地标。走进序厅内,《安居下帅 三族同欢》的画卷徐徐展开,壮瑶非遗、生产工具、节庆仪典渐次呈现。《团结繁荣 下帅实践》描述发展智慧,《壮瑶文化 民族瑰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深掘文化根脉。展销直播大厅里,山货通过线上渠道飞向全国。
据统计,下帅乡已完成287栋外立面风貌提升改造,打造壮风瑶韵和美村寨“口袋公园”5个,建成1个民族文化展览馆、2个小广场、5个民族特色精品村。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乡村美学工坊。在这里,民族元素不再是静态符号,而是驱动振兴的活性力量,成为融入生活、激活产业的引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