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充分利用老物业、桥下地、荒山坡打造城乡风景线 “口袋公园”编织“推窗见绿”生态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位于端州区睦岗街道的供销社主题口袋公园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据悉,该公园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是全市首个以供销社为主题的公园。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漫步在肇庆街头,转角邂逅的绿意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生机盎然的口袋公园,在方寸之间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新图景。近年来,肇庆以“见缝插绿”的巧思,在城市的边角地、桥下空间、闲置地块上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逐渐从愿景变为现实。这些面积不大却功能丰富的城市“微空间”,如繁星点缀其间,不仅是扮靓城市颜值的“点睛之笔”,更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载体。

四会市迳口镇迳口村以石为墙打造特色口袋公园。        受访单位供图

四会市迳口镇迳口村以石为墙打造特色口袋公园。 受访单位供图

老物业变身创意口袋公园

近日,位于端州区睦岗街道的供销社主题口袋公园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据悉,该公园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是全市首个以供销社为主题的公园。

公园虽小,却“五脏俱全”。走进公园内,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明的红砖墙装饰、承载满满回忆的复古商店画面……以供销社为主题的墙身连廊喷绘如同一把时光钥匙,迅速勾起市民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此外,还有可供市民游客休憩的石台石凳等,原本杂草丛生的城市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集学习、休闲、打卡为一体的绿色“宝藏地”。

市供销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威告诉记者,该地块属于供销社旧物业,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岁月沉淀及建筑物部分拆迁后显得陈旧破落,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为此,今年4月,市供销社积极联合端州区睦岗街道开展社区环境提质工程,对该物业临街部分墙及公共区域进行了公园化改造。“在修缮过程中,我们紧扣市供销社的职能定位,在融入供销社特色元素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令新元素与老韵味能够和谐共生。”张威介绍道。

供销社主题口袋公园的建成是盘活城市闲置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鲜活缩影。据了解,近年来端州区巧妙利用闲置空地,“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现有各类公园78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城区内新建“口袋公园”12个。

供销社主题的口袋公园。

供销社主题的口袋公园。记者 王绮彤 摄

因地制宜唤醒“沉睡”角落

在四会市迳口镇迳口村,石块垒建的路肩与石板铺砌的汀步路相映成趣,以石为墙的口袋公园错落有致,勾勒出“出行见石,步步见景”的美丽乡村画卷。

迳口镇党委副书记黄梅英告诉记者,在过去,迳口村村民“靠山吃山”,以采石及其运输为生,村内有着浓厚的采石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迳口村持续深挖采石文化,对老旧石材进行活化利用,将采石文化与美丽庭院相互融合,同时依托石头屋等特色建筑,改造提升老破旧民房,打造“采石文化+”和美乡村新样板。

行走村中,3座总面积超800平方米的小公园格外醒目——老旧石材经巧手堆砌,化作景观墙与休憩台,与原有的石头屋共同诉说岁月故事。蕉坑片区主村道旁,清杂后的小树林铺设了青石汀步,变身村民休闲运动区;农家小庭院里,铁锹、铁耙等老物件静静陈列,以“微改造”带动村容“大变化”。

如迳口村般因地制宜“点石成金”的口袋公园建设实践不止于此。在车水马龙的肇庆大桥下,藏着我市首个探索桥下空间活化利用的公园——高要区金渡镇江桥公园。金渡镇巧妙利用桥下空间建园造景,打造了拥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多个多功能区域的休闲健身公园。

这些改变得益于肇庆市对桥下空间利用和美化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往,这些桥下空间往往被闲置或用于堆放杂物,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今,肇庆市通过制定《肇庆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管理办法(试行)》,为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规范指导。

在乡约公园公益服务站内,居民正在阅读。   两图均由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摄

在乡约公园公益服务站内,居民正在阅读。记者 王绮彤 摄

编织“15分钟”便民服务圈

近日,记者走进肇庆高新区正隆社区新寨村乡约公园。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休闲桌椅、儿童娱乐设施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花丛间,在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需求的同时,为居民打造了一个散步、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的荒地。正隆社区拥有企业、工厂140余家,该社区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企业资源,促成新寨村与唯品会公司达成结对帮扶。社区与企业负责人多次调研走访新寨村,收到群众反映缺少门前小公园的诉求,最终确定了“乡约公园”建设项目方案,让荒地焕发新生。

在肇庆高新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03名志愿者与新寨村村民共同组队,连续五个月清运28车垃圾,将废弃物化作公园的景观小品,结合村民需求及意见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如今,这座“长在荒地上的公园”已成为该村“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该社区打造“一仓一村”公益阵地成果之一,也是对党建引领“社企共建”新路径的有益探索。

在乡约公园的三棵古榕树间,还藏着一座由可循环利用的物流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公益服务站。正隆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张婧容介绍,该公园的公益服务站由唯品会(肇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社区精心设计打造,配备了应急物资储备柜、心理咨询室、阅报站等功能区域,兼具环保性与实用性。企业志愿者轮值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帮助辖区内的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公益服务站门前的空地还成为了村里的“温馨会客厅”,村民们时常围坐在此拉家常,举办邻里茶话会和节庆主题活动。据悉,乡约公园建成至今共服务居民2115人次。

接下来,正隆社区将继续以乡约公园和公益服务站为阵地,策划更多的邻里互动活动,持续推进“一仓一村”项目,不断提升辖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