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琳 特约记者 刘潜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一座传统工业强区正掀起新型城镇化的变革浪潮。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试点引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工作方案》,高要区被明确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潜力县域试点,为全市唯一入选试点的县(市、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要区已发布试点工作方案,该区将以“智造升级”与“生态宜居”为核心,计划至2028年培育年产值超480亿元的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和年产值5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矩阵,构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城镇化样本。
“五金之都”锻造智造新名片
走进金利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压铸车间内,5G智能控制系统正实时监测着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数据。这家压铸行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高要区“3+1+1”产业体系升级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高要区“主导+特色”产业集群的38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51.79亿元,其中金属加工产业贡献435.85亿元,支柱地位凸显。
“我们正推动建筑五金业向汽配精密制造转型,让小五金链接大产业。”高要区工信局负责人介绍,该区的国家级五金产业集群与省级压铸产业集群形成“双轮驱动”,推动更多金属加工企业融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当前,由鸿图科技牵头的产业集群数字化项目已纳入省级示范库,预计今年该区金属加工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450亿元。
“储能新星”崛起西江之畔
在高要江滨产业新城,总投资120亿元的璞泰来华南基地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这个涵盖锂电设备、隔膜涂覆的超级项目,正带动高要新型储能产业驶入“快车道”。2024年,高要区新型储能产业规上产值达33.79亿元,金晟新能更成为肇庆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该区在新能源赛道实现突破性进展。
“我们将打造从材料回收到梯次利用的储能全生态链。”高要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托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建设,高要计划三年内形成50亿元级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目前,该区已建立电池回收产学研联盟,嘉拓自动化等8家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构建起“研发—生产—应用”闭环体系。
此外,高要区还将整合南岸、金渡、莲塘片区的连片优质土地,统筹金科智造产业园等园区平台,打造高精尖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优质的西江国际未来科技城。
“三生融合”绘就山水新城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高要南岸沿江路的“高要海·金沙滩”项目吸引数十万市民游客“打卡”,成为西江边的又一颗明珠。
在产业跃升的同时,高要区着力破解“产城分离”难题。该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构建“端州—高要”一江两岸协同发展空间格局,加快西江画廊谋划建设,打造西江沿线旅游风情带,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同时,随着广湛高铁高要段铺轨工程加速推进,高要区“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正在成型。肇明高速、珠肇高铁和珠三角枢纽机场等重点交通项目的联动建设,使高要纳入广州“一小时通勤圈”。多维交通网络使高要成为连接大西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节点。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全面的发展。”高要区委有关负责人强调,高要爱才氛围浓厚,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区战略,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市、区两级“人才工作书记项目”,集聚各类人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目前已建成博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该区还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聚才新格局,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此外,高要区更扎实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和乡镇“三所学校”建设,去年完成改扩建学校项目6个,不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彰显民生温度。
随着培育发展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建立健全城镇化体制机制的五大试点任务全面推进,高要这座兼具制造基因与生态底色的湾区新城,正以系统化改革探索城镇化新路径,为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