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二十多年了,没想到还能回到这里看看。这边变化很大,但踏上这片土地,当年工作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5月20日,参与肇庆高新区“银龄记忆游”活动的吴伯感慨道。
老人们在社工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参与“银龄记忆游”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为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让养老服务从“物质兜底”迈向“精神富足”,在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肇庆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联合唯品会(肇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新打造“银龄记忆游”志愿服务特色助老项目。通过充分发挥“社工+志愿+慈善”联动优势,免费带辖内60岁以上空巢、独居等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重游“大旺农场”。
活动当天上午,近20名老人在社工及唯品会志愿者组成的“银龄守护队”一对一陪同下,走上“银龄爱心巴士”,开启了此次旅程。他们循着城市发展脉络,先后探访了糖厂宿舍、天成塔、一村社区蒋氏大宗祠、仁寿里等地,观看了20世纪70年代糖厂职工合影、农场劳作场景等珍贵影像。
看着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一张张再现当年情景的老照片,老人们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往昔岁月,纷纷讲述起以往在大旺农场的点滴故事。“以前我在大旺农场种甘蔗,当年大家齐心协力、辛苦劳作的场景如在昨日。可惜,这十多年来,老伴身体不好,为了照顾她,我也就没再回来过。”游走在糖厂宿舍,摸着一张张旧照片,张伯热泪盈眶,“这里变化真大!多亏了这次活动,让我得以回来看看。”
“年轻时经常来一村玩,没想到还有机会回来这里看看。”参与活动的陈伯指着村里的一棵树感慨道:“这棵黄葛树还在,勾起了我许多回忆,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
肇庆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副站长徐水仙介绍,作为肇庆市工业转型的缩影,肇庆高新区从昔日的大旺农场蜕变为国家级高新区,而曾参与这片土地建设的老人们,是建设者、见证者。“经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希望能重游故地,但受限于身体条件、交通不便或心理隔阂,难以独自实现。”徐水仙说,于是,该社工站决定探索实施“银龄记忆游”志愿服务特色助老项目。
徐水仙告诉记者,该公益性项目通过整合医疗、保险、企业、商家、社区等志愿和慈善资源,形成“社工+志愿者+保险+医疗+社区+慈善资源”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切实解决了老人出行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共富”跃升,是肇庆高新区探索“政企社”协同治理的又一创新实践,得到了老人们的高度点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