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社工+志愿者+慈善 肇庆高新区“银龄记忆游”温暖老人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据了解,为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让养老服务从“物质兜底”迈向“精神富足”,在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肇庆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联合唯品会(肇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新打造“银龄记忆游”志愿服务特色助老项目。通过充分发挥“社工+志愿+慈善”联动优势,免费带辖内60岁以上空巢、独居等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重游“大旺农场”。

记者 戴福钿

“二十多年了,没想到还能回到这里看看。这边变化很大,但踏上这片土地,当年工作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5月20日,参与肇庆高新区“银龄记忆游”活动的吴伯感慨道。

老人们在社工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参与“银龄记忆游”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老人们在社工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参与“银龄记忆游”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为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让养老服务从“物质兜底”迈向“精神富足”,在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肇庆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联合唯品会(肇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新打造“银龄记忆游”志愿服务特色助老项目。通过充分发挥“社工+志愿+慈善”联动优势,免费带辖内60岁以上空巢、独居等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重游“大旺农场”。

活动当天上午,近20名老人在社工及唯品会志愿者组成的“银龄守护队”一对一陪同下,走上“银龄爱心巴士”,开启了此次旅程。他们循着城市发展脉络,先后探访了糖厂宿舍、天成塔、一村社区蒋氏大宗祠、仁寿里等地,观看了20世纪70年代糖厂职工合影、农场劳作场景等珍贵影像。

看着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一张张再现当年情景的老照片,老人们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往昔岁月,纷纷讲述起以往在大旺农场的点滴故事。“以前我在大旺农场种甘蔗,当年大家齐心协力、辛苦劳作的场景如在昨日。可惜,这十多年来,老伴身体不好,为了照顾她,我也就没再回来过。”游走在糖厂宿舍,摸着一张张旧照片,张伯热泪盈眶,“这里变化真大!多亏了这次活动,让我得以回来看看。”

“年轻时经常来一村玩,没想到还有机会回来这里看看。”参与活动的陈伯指着村里的一棵树感慨道:“这棵黄葛树还在,勾起了我许多回忆,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

肇庆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副站长徐水仙介绍,作为肇庆市工业转型的缩影,肇庆高新区从昔日的大旺农场蜕变为国家级高新区,而曾参与这片土地建设的老人们,是建设者、见证者。“经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希望能重游故地,但受限于身体条件、交通不便或心理隔阂,难以独自实现。”徐水仙说,于是,该社工站决定探索实施“银龄记忆游”志愿服务特色助老项目。

徐水仙告诉记者,该公益性项目通过整合医疗、保险、企业、商家、社区等志愿和慈善资源,形成“社工+志愿者+保险+医疗+社区+慈善资源”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切实解决了老人出行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共富”跃升,是肇庆高新区探索“政企社”协同治理的又一创新实践,得到了老人们的高度点赞。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