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麦艺龄
为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近年来,共青团广东省委打造了全省统一接听的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全天24小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该平台联动广东各地团组织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目前,团肇庆市委已搭建了12355“吹哨-响应”工作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联动,建设12355人才智库等,全方位赋能青少年阳光成长。
“班里的同学最近莫名其妙羞辱我的外貌,让我感到很沮丧很焦虑,我该怎么办呢?”今年1月,德庆县某中学高一学生梁同学利用学校值班室的公共电话,向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求助。原来因为同学们不友好言论,小梁顿时陷入自卑的泥沼中,久久不能释怀,以至于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接到求助工单后,团德庆县委立即联系教育部门,先后3次由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跟梁同学开展谈心谈话,通过与她谈论人生的目标理想、报考的心仪大学、在校与同学日常的交往、在家庭与亲人的相处等话题,劝导她敞开心扉,化解心结,无惧外界评价。
最终,在今年的3月,此工单顺利办结。团德庆县委会继续与教育部门沟通,持续关注梁同学的思想动向,通过鼓励其多沟通,和多参与各种群体活动,帮助小梁逐步提高社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完善线上咨询、求助、举报、投诉个案的线下转介、办理和督办落实机制。其中涉及心理高危、法律援助、困难救助、舆情热点等类型的个案,各级团组织联系公安、检察院、法院、网信、民政、教育、司法、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协调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等及时介入,并持续提供心理帮扶、法律援助等专业干预处置。
团市委学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25年以来,依托热线电话、小程序和线下阵地、志愿队伍,通过实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线上线下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累计超930人次。
“除此之外,为了给予青少年更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还围绕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援助)、校园欺凌举报、未成年人权益侵害投诉等青少年权益重点服务内容,成立由市未保和青发委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检察院、市妇联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核心单位组成12355个案解决‘吹哨-响应’联席会议制度。”上述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遇到难以解决的12355工单,团市委提请市未保和青发委办召集相关单位,进行集体研究,推动个案办理提质增效。
去年2月,广宁县曾女士致电12355求助,其在读小学三年级的9岁女儿小冯,自国庆后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锁门拒不出户,到校后不愿进入教室。经了解,厌学情绪源于一次作业事件:冯同学因原作业本未带,用新本子完成英语作业,但课代表拒收,老师误判其未完成作业并当众批评、罚抄,致其自尊心受挫。虽校方事后调解,冯同学仍难以释怀,情绪持续低落。
团广宁县委接省平台工单后,迅速联动12355心理咨询师介入,与此同时,校方联动各方资源,化解小冯心中的郁结。渐渐地,在校方和心理咨询师等力量的持续帮助下,冯同学逐步恢复上学,情绪趋稳,向好发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壮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我市持续建设12355人才智库。市、县两级团委已对接当地院校、医疗机构、心理协会、心理机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社工机构等,全市已组建超313人规模的12355人才智库,为各类青少年权益服务、自护技能教育、线下工单办理提供专业力量支撑。
接下来,团市委将结合青少年心理成长需求开展心理健康周系列主题活动,如进行集体主题科普,宣传12355热线,鼓励各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心理游园会、“树洞信箱”计划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