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县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百户“美丽庭院”共绘和美画卷 扮靓方寸闲地 共促社会大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粉绣球、红月季、石斛兰、三角梅……走进广宁县洲仔镇金场村覃金娇的“美丽庭院”,只见一方精致的小天地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如同大自然绚烂的调色盘倾泻于此。

记者 夏紫怡 特约记者 冯铁成 通讯员 冯羽

“美丽庭院”是和美乡村的细胞,承载的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广宁县积极探索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在政府部门大力主导下,采取入户宣传、积分鼓励、资源利用、示范带动等举措,融入“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宁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将“美丽庭院”建设逐步从庭院布局等形象美,向家风文明、庭院经济等风尚美、产业美延伸拓展,积累了可圈可点的建设经验。

广宁县洲仔镇仓丰村“美丽庭院”里有假山、鱼池等装饰物。 受访者供图

罗锅口村“美丽庭院”李亦健家庭的庭院。 图源广宁发布

方寸之美推动村貌嬗变

粉绣球、红月季、石斛兰、三角梅……走进广宁县洲仔镇金场村覃金娇的“美丽庭院”,只见一方精致的小天地里,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如同大自然绚烂的调色盘倾泻于此。

“自己一手一脚将心中的理想家园变成现实,很享受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覃金娇的院子获得了县“美丽庭院”称号。她的经历也启发了周边村民,陆续有人跟着行动起来,改造自家老房子,探索更多建设空间。

住在洲仔镇仓丰村的陈玉连,同样也拥有一处“美丽庭院”。她的院落里更添了不少果香和人情味。她说:“水果丰产,我采摘完分给村里人,共尝时令美味,你来我往,邻里气氛融洽极了。”

走在仓丰村小道上,200多棵紫荆花、白银香、桂花、茶花等迎风摇曳,已顺利完工的村内景观小公园、沿河碧道等节点,和散落各家各户的“美丽庭院”交相辉映。这幅“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乡村美景,是该镇借力典型镇村建设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契机,通过庭院造景、村庄绿化等举措,持续丰富实践的成果。

洲仔镇党委委员梁芷瑜介绍,为激励更多村民加入“美丽庭院”建设队伍,形成共建共享模式,该镇将“美丽庭院”评比成效与文明积分超市挂钩,对获得称号的家庭给予积分兑换奖励,“同时形成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组建‘庭院导师’队伍,定期进村入户传授经验,助力‘美丽庭院’建设迈向新高度。”

据统计,洲仔镇共打造出1户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户、3户肇庆市“美丽庭院”以及6户广宁县“美丽庭院”示范户。

“美丽庭院”助力乡村治理

在横山镇罗锅口村,“美丽庭院”的标识牌精心布置在村民家门前,仿佛是村庄的美丽勋章。只见村民们在庭院里增绿养花,种下月季、三角梅、罗汉松等植物。石桌石凳与绿植相互搭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庭院之中。目之所及,花圃葱郁,盎然有趣。

据了解,罗锅口村在县、镇妇联指导下,创新推行“组织引领+家庭参与+文化赋能”模式,将“美丽庭院”创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该村通过举办庭院设计、绿植养护等专题培训,动员村民自主参与改造。同时,深挖本土竹文化资源,打造竹篱笆、竹凉亭、竹艺小品等特色景观,形成“一户一主题、一院一风景”的庭院格局。

打造“美丽庭院”,不仅要有颜值,更要塑造内涵。记者留意到,罗锅口村每家每户的庭院前,都悬挂着醒目的家风家训牌匾。这些牌匾不仅是装饰,更是村民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寄托。如“美丽庭院”示范户李亦健家庭,其以“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家训故事,辐射带动村民见贤思齐,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力量。

目前,罗锅口村累计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43户,建成特色庭院花园20个。古街核心区培育省级“美丽庭院”3户、市级1户、县级2户,以“小庭院”带动“大文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发掘延伸“美丽庭院+”

一方庭院,满屋时光,方寸之间的乡村美丽庭院承载着绚丽多姿的功能定位,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发挥着美村落、传家训、塑新风的纽带作用。

据了解,2022年,广宁县开展“美丽庭院”建设。3年来,该县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去年由县妇联、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5部门联合实施“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八项行动,执行上从妇联主导,上升到党建引领,列入“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宁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内容上从强调家庭的净美、家风美为主,扩展到房前屋后的绿美、产业发展的富美。各部门同心协力,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大力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成效可圈可点。

不仅于此,今年3月,广宁县妇联还发出“一个庭院一棵树”倡议书,鼓励广大妇女和家庭绿化小庭院,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闲置地种上果树、花木等,为庭院增绿添彩。

广宁县妇联负责人介绍,当地还倡导家庭成员一起在庭院中种上一棵“幸福树”“恩爱树”“母亲树”“子女树”等各类纪念树,弘扬家庭美德,传播优良家风,以“庭院小美”促进“社会大美”。

据统计,目前广宁县已经建成县级“美丽庭院”50户,市级美丽庭院”34户,省级“美丽庭院”16 户。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