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源愿 通讯员 黄朝阳
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肇庆新区投资集团以创新书写绿色答卷。近日,记者走访肇庆新区两大光伏示范项目,探寻其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肇庆工业园区永安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受访单位供图
走进肇庆工业园区永安污水处理厂,可以看到约2200块深蓝色光伏板组成的“生态铠甲”覆盖厂区大部分构筑物和水池,形成一道独特的工业美学景观。
“这些‘生态铠甲’不但能有效缓解厂区高能耗的运营压力,而且能够提供清洁电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永安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
作为肇庆首个将“光伏+治水”绿色融合的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厂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达1.28兆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均发电量超过120万千瓦时。
“光伏发电时段能够满足厂区的全部用电需求,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365吨。”永安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算了一笔“绿色账”:晴天发电可以满足自给自用,厂区每年可节省电费13万多元,降本增效成果明显。
光伏发电项目是可持续的能源产业,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光伏+治水”模式让永安污水处理厂从“耗能大户”转型为“绿色能源生产者”,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肇庆新区投资集团正全力以赴推动光伏项目与产业深度融合。
从高处俯瞰,10栋标准化厂房屋顶架设的4.97兆瓦光伏矩阵颇为壮观。这是肇庆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今年3月并网投入使用,每年可为园区企业提供清洁绿色电能约465万千瓦时,综合能耗成本降低约30%,年均收益超100万元,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406吨。
“光伏发电不仅降本增效,更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绿色竞争的‘通行证’。”电子信息产业园负责人透露,“光伏+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还能为入园企业在ESG评级、产能绿色认证和欧盟碳税豁免等方面提供便利,使其获得供应链的“绿色通行证”,为园区打造出绿电成本+ESG价值赋能的招商新优势。目前,该园区已吸引多家新能源、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入驻。
近年来,肇庆新区投资集团以光伏能源为突破口,创新探索“光伏+”应用场景,通过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绿色实践,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挖掘清洁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更多“光伏+”项目落地,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持续赋能肇庆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绘就产城融合的绿色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