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庆菜鲊腌制技艺 一瓮腌香藏岁月 百味乡情抚人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中国腌制食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以前,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德庆菜鲊腌制习俗由来已久,民谚“黄瓜鲊、豆角鲊,家家瓮鲊香”,“马圩酸,悦城咸”等,生动描绘了其在当地的盛行。如今,德庆菜鲊腌制技艺历久弥新,成为珠三角餐桌上的美食。

记者 杨丽娟

中国腌制食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以前,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德庆菜鲊腌制习俗由来已久,民谚“黄瓜鲊、豆角鲊,家家瓮鲊香”,“马圩酸,悦城咸”等,生动描绘了其在当地的盛行。如今,德庆菜鲊腌制技艺历久弥新,成为珠三角餐桌上的美食。

德庆黄瓜鲊配肉翻炒,异常美味。记者 杨丽娟 摄

德庆菜鲊,是用德庆盛产的黄瓜、豆角、大头菜、花生叶等腌制而成的菜鲊。旧时德庆家家户户皆腌菜鲊,成为传统,大体有“春夏腌黄瓜,五六月腌蕹菜,七八月腌豆角”。德庆菜鲊别具风味,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一代接一代地把腌制技艺流传下来。

德庆菜鲊腌制技艺传承人冼博告诉记者,德庆菜鲊种类丰富多样,分为酸鲊和咸鲊。酸鲊如芥菜鲊、豆角鲊等带水腌制,口感酸鲜;咸鲊像萝卜鲊、大头菜鲊则经反复腌晒去除水分,风味独特。不同菜鲊的腌制技艺既有共通之处,又因食材特性存在差异,腌制时间也从三两天到半个月不等。

作为德庆菜鲊制作技艺传承人,冼博对这门手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黄瓜鲊是他们公司的主营产品,他以腌制黄瓜鲊为例,腌制黄瓜鲊需要11道工序,选瓜、检测农残、清洗、榨水、放盐腌制、成品出桶、检测二氧化硫、分拣、抽真空包装、巴氏杀菌、成品上市销售。“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只有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才能做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冼博强调道。

“腌制过程中,盐分的把控是最关键,适量的盐分,可保持菜鲊不会变质,吃起来健康。我们产品是零添加,配料表很干净,只有盐、水。”冼博说,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加入了现代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如检测环节、巴氏杀菌、真空包装等,让黄瓜鲊能走向更广大的市场。

豆角鲊的制作则在5 -10月,先清洗、焯水,然后按12:1的比例放盐入桶发酵,用重物将豆角压在水中,静待10-20天方可食用。其他如酸菜、酸笋、荞头鲊等,也都有各自的腌制“秘诀”,共同构成了德庆菜鲊丰富的味觉体系。

冼博告诉记者,德庆菜鲊烹饪方法五花八门,如黄瓜鲊可以加上配料凉拌,也可以和肉一起炒、焖着吃。一碗白粥,配上爽口的黄瓜鲊、豆角鲊等,足可让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同时,德庆菜鲊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钠、钾、磷等营养物质,腌制后的咸酸味道可刺激味蕾,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德庆菜鲊产业蓬勃发展,在德庆多个乡镇村落均有腌制技艺流传,近百家个体经营户从事腌制黄瓜鲊生意,德庆菜鲊的名声越传越远,走向国内外市场。这道凝聚着历史文化、承载着家乡情感的美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它用独特的风味留住了家乡味,也成为德庆县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特色名片。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