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根据《肇庆市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年(2023—2025年)行动“1+5”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水产良种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类水产种苗繁、育、推一体化。到2025年,打造5个市级以上水产良种繁育场。繁育强“芯”,产推振业,在科技赋能和生态养殖双重驱动下,肇庆经济类水产已构建起繁育推一体化发展模式,并逐步实现由追“量”到逐“质”的蜕变。
肇庆百晟源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的育种车间。
良种先行稳产增量
暮春初夏,正是鱼苗培育、养殖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殖户们的投苗高峰期。在肇庆各大水产良种繁育场,工人们正忙碌地孵化鱼苗,全力加快生产,以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走进位于鼎湖区沙浦镇肇庆百晟源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的繁育生产车间,一个个圆形的养殖池里,不同规格的杂交生鱼鱼苗正欢快游戈。在工厂化车间的加持下,智能化控温、增氧系统精准运行,为鱼苗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提高幼苗成活率。
百晟源水产公司是专业从事淡水鱼遗传育种研究和优质、高效、健康水产种苗,以及成鱼养殖生产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采用“育繁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同时结合集团总部的研发优势及与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深度合作,创制了国审水产新品种杂交鳢“雄鳢1号”。
“‘雄鳢1号’是生鱼其中一种,该品种雄性率高、生长速度快。商品鱼出塘规格整齐,不需要挑选分级出售,大大减少工作量。”公司生鱼项目负责人李金义介绍,除此之外,此类生鱼良种抗病抗逆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对于养殖户而言,是稳产增收的“好苗”。
多重优势叠加作用下,目前该公司杂交生鱼鱼苗亩产量可达2万斤,年产规格苗达5000万尾、幼苗‘黑芝麻’可达5亿尾。
良种选育技术推动生产性能的提升,对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和加速优质品种规模化应用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繁育阶段中,如何实现绿色生态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降本增效显得至关重要。百晟源水产找到了答案——实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养殖尾水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后,依次经过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复合微生物过滤系统等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达到养殖标准回到养殖池内继续使用,达到了真正的零排放,无污染。”公司技术总监魏洋介绍,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循环水养殖生产可以更节水更省空间。为此,该公司还获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科学繁育技术惠农
4月16日,天气回暖,肇庆满愿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伟在泥鳅生产车间里来回逡巡?,几个帆布养殖桶里的鳅苗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鳅群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黄伟断定鳅苗因天气转变出现应激反应,随后他立即采取物理处置方法,使用增氧机,注入活水,投喂维生素等,慢慢地鳅苗情况趋于好转。
肇庆满愿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化泥鳅养殖企业。现有工厂化厂棚4000多平方,帆布养殖桶50多个。与土塘养殖不同,该公司利用帆布桶养殖,突破了传统水产养殖的地域和季节限制。
“立体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池塘的10倍,真正实现小空间大产能,目前我们的年产量可达400吨以上。而桶体独立分隔,可根据泥鳅生长的不同阶段,精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传统池塘混养导致的竞争损耗,提升单桶产量和资源利用率。”黄伟介绍,通过科学投喂与发酵中药预防疾病做到无抗养殖,如今泥鳅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呈现产销两旺。
为了做好全链条式养殖服务管理,该公司在推广应用方面尤为注重后续技术支持。曾有一名怀集养殖户购苗投产后,因缺乏泥鳅养殖经验,对于鳅苗出现不聚堆、不吃料的情况手足无措。该公司技术总监李文年获悉情况后,通过线上视频分析问题,给出了增氧、培育有益藻类等调节水质的举措,及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
强化种业攻关推广生态养殖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构建了以罗氏沼虾、生鱼、加州鲈、鳜鱼等为主导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形成了“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良种推广模式。鼎湖区、高要区和四会市是核心产区,拥有多家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企业和科研合作基地。
其中,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已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技术攻关。除了上述百晟源水产培育出国审新品种杂交鳢“雄鳢1号”外,2024年,高要农投公司借助中国水产科学院广州分院技术支撑,在莲塘镇创办高要高桂虾育种育苗基地,培育优质种苗,进一步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四会加州鲈、鳜鱼等优质苗种、贞山鳄鱼养殖场也成为特色良种产业。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种业与植保管理科介绍,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强化种业攻关,重点支持罗氏沼虾、加州鲈等品种的本地化育苗项目。推动品牌与市场拓展,制定行业标准,助推百晟源“百容”等水产品牌市场认可度。同时推广“稻虾共作”“循环水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创建市级以上良种场,对良种企业给予用地、融资支持,鼓励产学研合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