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从“1+1=2”到“1+1>2”——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组团创新谋发展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扫码坐上无人驾驶观光车,悠然穿梭于景区内,饱览春日美景……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肇庆新区砚阳湖景区已不鲜见。该景区引进了肇庆企业联合研发的智驾观光车,为游客游玩赏景提供更轻松、更智能化的选择。

记者 陈洁

扫码坐上无人驾驶观光车,悠然穿梭于景区内,饱览春日美景……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肇庆新区砚阳湖景区已不鲜见。该景区引进了肇庆企业联合研发的智驾观光车,为游客游玩赏景提供更轻松、更智能化的选择。

在肇庆新区砚阳湖景区,无人驾驶观光车搭载游客悠然赏景。 西江日报记者 何尧镔 摄

在肇庆新区砚阳湖景区,无人驾驶观光车搭载游客悠然赏景。 记者 何尧镔 摄

这是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组团创新的缩影。当前,肇庆正不断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丰富本地产业生态,由此形成的集群效应,为产业协同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优势互补探索“1+1>2”

记者了解到,砚阳湖风景区的无人驾驶观光车由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和智华(广东)智能网联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作为我国观光车头部品牌,玛西尔的产品覆盖国内绝大部分5A级、4A级景区。该公司还曾为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提供车辆服务,在不少应用场景都积累了技术经验。智华研究院则是低速封闭道路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该公司以智能网联技术为核心,聚焦文旅场景智能化升级,着力打造自动驾驶高尔夫球车、观光车、智能小巴等产品矩阵。近年来,两家企业各展所长,开展联合研发,在玛西尔观光车底盘上搭载智华研究院研发的智驾系统,打造无人驾驶观光车。

“这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真正地融合,实现‘1+1>2’。智驾系统包括了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车辆交互、线控底盘等的互相衔接,这既离不开前期设计,也需要在场景中进行大量的磨合。”智华研究院总经理赖斯楷说。

研发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技术难题。“比如无人驾驶观光车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检测到障碍物时,需要把信号发送到控制层,要求车辆拐弯闪避。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车辆会停顿500毫秒。要‘攻克’这500毫秒,需要双方技术团队共同优化。”赖斯楷说,由于两家企业都位于肇庆高新区,可以实现“隔墙相应”,研发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最终,一个个难题得到协同解决,无人驾驶观光车在砚阳湖景区成功上演“首秀”。赖斯楷表示,目前该公司正与省内外多家景区进行前期沟通,有望将这款“肇庆制造”推向全国。

组团创新成潮流

截至2024年年底,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102家。为应对激烈竞争,谋求新发展,本地产业链企业组团创新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

在肇庆高新区,玛西尔找到了多位“创新合伙人”。除了无人驾驶观光车,该公司还与合普动力、精益运输制冷设备等本地企业联手,合作研发高端中巴车。玛西尔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目前市场优势较明显,但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希望通过不断迭代产品,满足市场的细分需求。

同样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拥有全门类改装车牌照的企业,其改装的防弹车等车辆出口至海外国家,备受市场认可。记者在其生产车间内看到,一辆辆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改装车整齐排列,彰显着这家老牌肇企的实力。

据悉,宝龙汽车寻求规模化转型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杜良表示,公司在改装车行业浸淫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对改装车辆的性能十分自信。当前,公司正发挥自身所长,和智华研究院合作研发新车型,抓住从硬件制造商向智能硬件生态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机遇,打造智能移动空间产品矩阵。

“我们与智华研究院在‘智能底盘+移动空间上装’领域形成互补,希望借此机会打开不同的市场,推动规模化发展。”杜良说。

产业创新链不断延伸

应用场景是智能驾驶系统训练的关键,通过在场景中实操,系统可以积累数据、找到缺陷、解决突发事故、加速算法迭代等。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肇庆在应用场景上提前布局,设立全国首个城市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区,并引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测试研发团队。

近年来,肇庆还积极开放清洁、文旅等不同场景,邀请自动驾驶企业合作,主动拥抱新技术。如今,除了相关企业,肇庆的院校、旅游区等资源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条的重要一环。

玛西尔和智华研究院合作的无人驾驶观光车就通过在砚阳湖景区的实际应用,不断迭代提升。通过跑在景区,智驾系统更新了场景,提升了车辆的智能识别能力和安全性能。据悉,目前该款车型还在省内外多个景区进行场地测试。

今年以来,肇庆加快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的建设,推动产教融合,不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也加强与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院校的合作。除了传统的技术创新合作,企业与院校还共同编写智能驾驶的教材,联合培养工程师等专门人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与产业资源联动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