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县江屯镇建成百亩刀鳅鱼养殖场 刀鳅鱼“游”出致富路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特约记者 冯铁成 通讯员 詹淑君

站在广宁县江屯镇营岗村七星山的山坡向下俯瞰,星罗棋布的鱼塘被群山环抱,清冽的山泉在其间潺潺流淌。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数十万尾刀鳅鱼畅快游弋。这种有着“水中刀客”之称的淡水鱼,正在广宁深山之中“游”出一条新的产业链。

刀鳅鱼又称中华刺鳅,体型细长,背部带刺。其生存与繁衍离不开流动且洁净的水源,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河道、溪流与池塘。作为杂食性鱼类,刀鳅鱼以虾、小鱼、藻类等为食,肉质格外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佳品。

对于生长环境颇为“挑剔”的刀鳅鱼,为何能够在广宁县的深山中“安家”?“江屯镇生态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山泉水、地下水等优质水源,鱼塘深且广,底部还有沙质土壤,十分适合刀鳅鱼栖息与觅食。”广宁百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建华说,2016年他来到广宁养殖“四大家鱼”,但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不高。2024年,在朋友的建议之下,他开始接触和了解刀鳅鱼。

“刀鳅鱼在市场上能卖60元/斤左右,比普通的家鱼高出许多。”看到刀鳅鱼背后的市场前景,黄建华在江屯镇七星山租下3000多亩山地,用于开发刀鳅鱼养殖场。

然而,要将“水中刀客”变为“致富金刀”,却并非易事。“目前刀鳅鱼的专业养殖户并不多,能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更是少之又少。归根结底,一是成本高,二是技术难。”黄建华说,刀鳅鱼从鱼苗长到成鱼,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养殖成本高、周期长、投入大,令许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但黄建华却铆足了劲,并在养殖技术方面下足了功夫。“刀鳅鱼对生长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聘请了专业技术员,定期抽检水样,检查鱼的生长状态,对养殖池的数值进行调控。”黄建华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该公司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刀鳅鱼良种育苗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不断推动种苗优化,加强病害防控,促进刀鳅鱼养殖技术的全面升级。

目前,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约1500万元,建成刀鳅鱼成鱼养殖区108亩,分批投放了61万尾优质刀鳅鱼苗进行养殖。还有一个月,部分刀鳅鱼就能上市,预计产量可达到60万斤、产值超3000万元。

望着鱼槽中不断扑腾的刀鳅鱼,黄建华在心中描绘着刀鳅鱼产业的发展蓝图:“未来,我计划通过‘企业+农户+科研’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参与养殖,扩大养殖面积,与大家共同致富。”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