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四会市江谷镇新屋村的同创水产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口排列整齐的虾塘。在一旁的恒温养殖大棚中,搭建了20余个智能育苗池,一口育苗池,每年孵化繁育出的虾苗可供约30亩虾塘进行养殖。如此高繁育率和智能化的水产养殖基地,究竟有何“秘密武器”?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张铭华在同创水产养殖基地查看澳洲淡水龙虾和桂花鱼的培育情况。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摄
2月23日,该基地负责人张铭华正忙着与各地前来求购澳洲淡水龙虾、加州鲈鱼和桂花鱼的经销商洽谈,其中澳洲淡水龙虾是该基地的代表性水产品。
“当初选择养殖澳洲淡水龙虾,一是其养殖期长,一年最少可养殖3季,一般养殖5个月便可长成成虾对外销售;二是澳洲淡水龙虾对比普通小龙虾个头更大,出肉率更高。”张铭华是四会本地小有名气的“85后”青年创业者,2012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水产养殖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专门到佛山顺德、江门等地拜师学艺。
2017年,张铭华决定回到家乡四会创业,创立四会市同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四会最大水库——江谷水库的优质水源和江谷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在外地学习到的先进养殖技术,在四会规模化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同时,该公司还创新推广H立方现代渔业产销新模式,即高密度、高科技、高周转的三维几何增长模式,推动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养虾最难的就是调控水质。”张铭华说道。为此,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同创养殖大数据平台”智能化监控系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系统获取到每个养殖池的PH值、水温、溶解氧等数据,一旦超出设定阈值,就会触发预警装置,提醒工作人员对饲料、氧气量等进行调控。
“近年来,我们的养殖规模扩大了约100亩,还丰富了水产养殖的品类,新增了鲈鱼、桂花鱼等鱼类,有效弥补了冬季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成本高、产量相对较低等不足。”张铭华表示,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对水温有着较高要求,而冬季气温下降,为维持水温环境需搭建恒温养殖大棚,导致其养殖成本提高。因此在2020年,该公司尝试在冬季推出更适宜冷水养殖的鲈鱼等鱼类产品,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目前,该公司共有近200亩的养殖基地,年产成虾约3万公斤,年孵化虾苗1000万尾,鲈鱼苗10亿尾,年产值高达4000多万元。从单一养虾到多品类智慧化生态养殖,同创水产养殖基地的不断发展,印证科技兴农的强大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向周边地区农户出售虾苗和鱼苗,提供技术指导,最后以市场价购买回收,让更多农户参与澳洲淡水龙虾及加州鲈鱼的养殖。“在我们对接的农户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户是第一次接触澳洲淡水龙虾,如何控制投喂量、把握养殖密度等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学。”张铭华介绍道,该基地目前已与约5000户农户达成合作,通过开发、建设养殖设施设备配套和推广实施高质高效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农户的养殖技能,还可以提高虾苗、鱼苗供应量及成虾、成鱼养殖存活率,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农户养殖风险。
据新屋村党支部书记冼进容介绍,目前,该村拥有四会市同创水产养殖公司、四会市共创水产养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规模水产养殖主体。
接下来,新屋村还将持续探索多元业态融合,深入挖掘村企合作空间,开发包括龙江河亲水营地、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在内的农文旅精品线路,着力打造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和美新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