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官圩镇红中村有棵数百年山楂树 见证一代代人成长的“村中之宝”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据了解,这是一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野生山楂树,高约40米,树径最长达150公分,底部双株并生,盘根错节。虽历经百年风霜,但它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杨明伟

“这可是我们村的宝贝!”在德庆县官圩镇红中村,村民谢水清指着身后的老树自豪地说道。据了解,这是一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野生山楂树,高约40米,树径最长达150公分,底部双株并生,盘根错节。虽历经百年风霜,但它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朋友在山楂树下玩耍。 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摄

小朋友在山楂树下玩耍。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摄

“山楂树开花时,满树洁白,十分浪漫,因此也诞生了不少有关于爱情的传说。”红中村党支部书记潘洁华告诉记者,在该村,流传着一个“山楂树之恋”的美妙传说。作为纯洁爱情与美好愿望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对恋人的爱情故事。

谢水清和丈夫就是在山楂树下缔结了一段良缘。在两人未在一起时,她的丈夫就和她说起,村里有一棵百年老树,花开时洁白的山楂花一团团、一簇簇缀满枝头,花香沁人心脾,令谢水清心驰神往。于是,两人相约春时在树下赏花,秋时在树旁拾果,春去秋来,两颗心逐渐靠近,最终喜结良缘。山楂树见证了他们的感情从萌芽、生长到绽放,最终结成了爱情硕果。

这棵山楂树还承载了村里不少人的童年记忆。据当地老村民介绍,他们幼时没什么零食,野山楂就成了孩子们难得的零嘴,每次打柴经过都会顺手捡些回去。直到现在,每年还会有许多村民来到山楂树下捡拾掉落的山楂果。

“每年二三月,山楂树会开花,到了秋天,树枝上渐渐挂满果实。”潘洁华回忆道,小时候放牛经过老树,他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树下捉迷藏、采山楂,“它全身都是‘宝’,山楂花和山楂叶可以煮水泡茶,山楂果可以酿成山楂酒或制成山楂干。”

在谢水清家里,记者见到了她在露台上晾晒的山楂干。山楂被她切成均匀的薄片,铺放在竹匾上,果肉紧实,颜色鲜红。“老树结的野生山楂果比外面买的更酸涩,但细细品味之后,又能尝出些许甜味,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酸里有甜,甜中带酸。”谢水清说道。

潘洁华表示,为守护好这棵百年山楂树,村里会组织热心村民定期查看其生长情况。同时,定下村规民约,不许伤害山楂树,不得使用棍棒敲打以获得果实,共同保护这棵“村中之宝”。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