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轰鸣的冲压机不断“吐”出冲压件,短短十分钟就堆成了小山。质控负责人潘先生随机抽查产品质量,火眼金睛的他发现极个别不良品,马上打开手机上的生产管理APP,扫一扫不同订单产品的专属二维码,进行了报备。检测到的不良记录实时更新在车间另一头的数字屏幕上,生产主管随时可以查阅处理。
生产过程监控、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监控……在位于高要区金利镇的广东坚祥建筑五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坚祥五金”),生产管理通过转型升级已实现数字化、透明化。放在从前,完成同样的流程需要车间主任在下班后,花费老半天时间填写、搜集不同订单的纸质生产明细表,并上交至相关管理部门,等候处理。
“历时一年左右,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实现了一张图看全厂。”日前,坚祥五金生产主管陆俊杰告诉记者。
坚祥五金是一家从事门窗五金、建筑五金及系统五金配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有隐形铰链、重型铰链、上悬滑撑、平开滑撑,拥有冲压机、拉槽机、线切割机等十条生产线,生产工人250人。
近两年,市场对定制化、个性化小五金制品需求上升,且对订单交付期的要求更短,对企业生产管理质效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坚祥五金来说,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工序之间的“信息孤岛”以及对人的高度依赖,成为最大的痛点。
“不同的排单员,有可能重复在仓库预订同一批物料。”
“前后工序车间不知道彼此的进度。”
“以前仓库管理员要对每一件货的位置和数量都很熟悉,如果换人了,可能就会造成堆积。”换言之,以前坚祥五金的不同部门,不同生产车间协同联动性较弱,导致不同订单的生产进度较难掌控,不同订单产品的用料量、合格率、废品率及库存数量也无法明确统计。
这种管理模式下,如果临近交付期才发现产品生产进度没有跟上,就会导致交付期延迟;如果在产品进入后端工序才发现制作不合格,整批产品都会报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2023年1月,《肇庆金利高新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出台,为金利五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部署。坚祥五金正是在方案的推动下实现了转型升级。
迈入行动方案的第二年,金利镇的五金行业悄然发生了变化。距坚祥五金不到一公里的肇庆辉士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士达”),几乎在同一时间拥抱了数字化生产。辉士达PMC兼数字化系统负责人梁振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地弹簧、闭门器、不锈钢玻璃门夹、玻璃门锁、玻璃门拉手、玻璃浴室夹等门控五金产品,每个产品多达80个原材料零件,对于排单和库存数据的精确性有很高要求。
“上线数字化系统后,以前三四人做完的工作,现在一人可以完成。”
“交货周期缩短20%,客户认可度不断提高。”
“库存积压减少40%,现金流增加了。”
“数字系统在排产的时候可以根据订单对所需物料进行‘冻结’,提前把物料预支出去。而且,库存物料不够的时候,系统自动提出采购申请,省去以前对申请是否合理的人工审核。及时保证库存下限,补足安全库存。”梁振向记者列举升级后的各种利好。
“外部经济环境形势复杂,转型升级让我们稳住阵脚。”陆俊杰和梁振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市面上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各式各样,五金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案?坚祥五金和辉士达的负责人建议,应该关注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否会来企业实地调研,产品演示时是否针对企业的痛点,是否提供前期录入的服务,上线后是否持续提供现场售后服务等。
今年8月,陆俊杰跟随金利高新区组织的企业团前往江门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永锢电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交流,他的观后感是“我们还要迎头赶上”。接下来,坚祥五金将继续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通公司生产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规划(ERP)、仓库管理(WMS)及OA协同办公等系统间的数据,实现全厂数据互联互通,各车间、部门间信息共享,继续打造数字化工厂。
企业“我要改”的背后亦有赖于有关部门的“潜移默化”。近两年来,金利高新区不断加强与广州、佛山专家机构对接,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举办多场大型对接交流活动,深掘企业潜在需求,寻找企业数字化转型契机,组织企业走出金利,对标先进地区,竞逐数转技改赛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