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志锋 陈洁 陈明红 张苑卉
统筹/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志锋
前三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0.3%、肇庆“两新一电”产业持续彰显“肇庆制造”实力、广交会第一期肇庆出口成交3.9亿元比增2.6%、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比增11.6%……一组组喜人的成绩单彰显着肇庆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预示着肇庆经济发展的底盘更牢、步伐更稳。
今年以来,肇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落细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聚焦扩投资、强产业、稳外贸、促消费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扩投资,重大项目投资仅用9个月“跑完全程”
投资乃经济增长之重要动能。前三季度,全市38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6.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0.3%,比时间进度快25.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仅用9个月即“跑完全程”,肇庆在这个秋天交出了一张激动人心的答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稳投资工作,今年我市持续加强对投资工作的统筹谋划,推动全市投资不断跑出“加速度”:
8月,肇庆市天润大厦商业综合体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实现闲置资产“复苏”,环星湖业态添新明珠,激活民间投资的一池春水。
国庆前夕,保利以3亿元的总价,拍下端州城东109地块。该地块为保利华南今年拍下的首块商住用地,仅仅过去半个月的时间,该项目即举行动工仪式。
除了保利,新型储能重点项目之一、协鑫年产10万吨新型深共晶电解液项目已于三季度开工建设,同期动工的还有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排涝与水系连通工程、国道G321线德庆县城一级过境公路改线工程等。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主要阵地,这一方面,肇庆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在前三季度的重点项目库中,产业项目占比过半,完成投资约326亿元,彰显“制造业当家”的“指挥棒”作用;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约210亿元,通过补短板,继续强化区域的产业配套能力;民生保障项目完成投资约20亿元,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等领域。
全市各地全力奔跑,成绩可圈可点,除肇庆新区的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进度在99.4%外,所有县(市、区)及功能区的年度投资完成进度均超100%,其中鼎湖(110.1%)、德庆(110%)、高新区(116.9%)、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116.9%)的进度最为突出。
为充分激发投资活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我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体制机制,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强要素保障,通过“熟地”等及时解决重点项目用地问题。资金和用地指标方面,积极争取,成功让肇庆职教城等9个重点项目、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6个项目获得重大支持。
另外,成立重大项目督导工作组,加大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力度,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堵点”“卡点”问题,明确解决方案和问题销号进度,抓重点、抓落实,切实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投资滚动向前。
强产业,“两新一电”发展持续有新突破
小鹏MONAM03上市22天量产下线数量超10000辆,创造了造车新势力最快万辆下线纪录;广东博俊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首期竣工试产,为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隔墙供应”;肇庆龙行未来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站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新型储能产业应用场景……连日来,肇庆“两新一电”产业发展捷报频传,持续彰显“肇庆制造”实力。
今年以来,肇庆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紧扣全省汽车产业重点布局,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推动新能源整车、汽车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汽车轻量化、充电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创新发展,以制造业项目之“进”支撑经济运行之“稳”。
“链主”领航,延链补链项目紧紧“跟跑”。在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鹏友圈”持续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增长至99家,覆盖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底盘及轻量化、汽车电子及智能网联部件、汽车装备等领域,其中包括小鹏汽车、玛西尔电动车、宝龙汽车、精益汽车、埃若德应急救援车等全市规上整车及改装车、专用车企业5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本地配套率超过30%,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在新型储能方面,储能技术应用创新场景日益丰富,在瑞庆时代的“榕树效应”带动下,肇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储能技术应用创新体系,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多层次发展,高质量打造新型储能材料研发、新型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和综合应用创新集聚区。
目前,肇庆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中游主导环节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据统计,肇庆以实施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为抓手,推动“两新一电”产业产值超1200亿元,近4年累计增长1.82倍。在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双龙头”的带动下,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型储能电池和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实现两年倍增。
稳外贸,多举措助企扬帆出海
在刚落下帷幕的第136届广交会第一期,我市参展企业共接洽境外客商约8000多名,同比增长约23%,出口成交额(含意向订单)约3.9亿元,同比增长2.6%。有超过300名新客商到我市工厂实地考察洽谈。
作为“老广交”的中晶实业,每届广交会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老朋友不缺席,新朋友也在变多。”展区负责人宋华告诉记者,近几年,中晶实业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增长趋势,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他们在本届广交会着重推出的新一代卡车胎压检测报警系统,颇受新老客商的瞩目。
广交会期间,我市精心组织各类经贸对接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抢抓订单、开拓市场,持续放大广交会的溢出效应,努力以展会促贸易,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非洲、中东、俄罗斯、拉丁美洲市场份额,加大优势产品向东南亚等新兴海外市场出口。
广交会为肇庆出口企业赢得关注度和新机遇,折射出我市实施稳外贸措施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冲刺第四季度,我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商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大力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多措并举帮助企业应对不利因素,积极提升我市外贸综合服务水平等措施,推进外贸工作保稳提质。
其中,在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方面,我市持续宣传和落实省“粤贸全球”计划,组织宣传发动更多企业在第四季度赴境外参展,争取接订单扩出口,并积极做好第136届广交会参展工作和第七届进博会组织参会工作。
此外,我市还加强对应诉企业服务指导,落实省贸易救济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应诉工作;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多途径帮助肇庆企业开展经贸合作,积极对接外综服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跨境贸易困难。
促消费,城市文旅产品消费升级“加码”
去鼎湖山扔许愿球、去宋城骑楼街逛国潮荟、去肇庆新区打卡粉色摩天轮……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肇庆文旅市场热点层出不穷,全市共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8.8亿元。
星湖旅游景区作为肇庆龙头景区,国庆黄金周期间文旅市场指数“暴涨”,七星岩的国风演出、鼎湖山的抛许愿球等各色节目,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打卡。得益于环星湖、环鼎湖山业态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以及对全国大中学生免费开放、夜间免费开放等措施的实施,星湖景区国庆长假接待游客翻了一番,在全省15个5A级景区中名列前茅。同时,星湖景区外溢游客也为紫荆西堤、宋城骑楼街、岩前休闲半岛、砚阳湖公园等周边景点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景区人气旺盛,热门商圈同样人潮汹涌。国庆假期中,端州区宋城骑楼街的骑楼神话·国潮荟活动、肇庆新区砚阳湖非遗集市暨“砚阳之眼,寻味肇庆”美食周活动、高要金象山举办的首届西江美食节暨潮玩游园会等吸睛力十足,白天游玩,晚上看水上烟花,“日+夜”模式完善了旅游体验链条。火热的文旅市场刺激了消费市场,全市星级酒店、品牌连锁酒店开房率约75%,备案登记民宿开房率约83%。
国庆假期无疑是文旅市场的集中展示窗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旅游振兴作为肇庆“四个振兴”之一,提出了推动旅游业“二次革命”,加快建设文旅名城的工作部署,肇庆市文旅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肇庆不断为文旅“加码”,强化顶层设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质升级“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旅游服务,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不断重塑肇庆旅游品牌和形象,加快推进旅游业“二次革命”。
从年初的肇庆广府文化庙会活动,到端午假期的粤港澳大湾区职工龙舟邀请赛,再到暑假期间的环星湖蓝带啤酒嘉年华,今年以来,大型节庆文旅活动轮番登场,文旅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肇庆还擦亮“那么美,这么近,周末到肇庆”旅游宣传品牌,制作“肇庆文旅电子地图”,推出“游肇庆,送小鹏”等系列爆点活动。从老牌景区到新兴项目,从现代韵味到乡村风情,从“逛吃看”到“游购娱”,肇庆不断制造话题、打造爆点、吸引关注,推动全市文旅不断出圈吸粉,变“流量”为“留量”,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
当前,肇庆瞄准岁末年初消费旺季,打响“那么美、这么近,周末到肇庆”旅游品牌,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全方位展示肇庆魅力,让游客看得见、愿意来,加快把肇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山水旅游胜地、岭南气派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后花园。
四季度是抓全年经济工作的冲刺期、黄金期,动力与压力并存,信心与决心同在。肇庆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抓住四季度黄金期,干字当头、众志成城,落实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