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欣琦 通讯员 刘瑞全
导语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均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鼎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今年9月开学日,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新区校区)的老师早早就在学校门口布置了色彩鲜艳的“打卡点”迎接同学返校。老师和学生们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开始新一学年的校园生活,而这座可爱的校园也迈进了它的新发展历程。
这是肇庆新区管委会和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合作办学、托管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的第一个学年。有了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派出管理团队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助力,新区校区的老师充满期待。“托管办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我将积极与十六小的教师互动交流,汲取他们在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该校区老师蓝敏玲表示。
跨区域合作办学是鼎湖大力实施“建设好学校、打造好校长、培养好老师”的“三好”工程的一次创新实践,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了鼎湖区、肇庆新区教学质量的长远发展。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支撑。为此,鼎湖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把教育作为优先工程、百年大计、城市名片来抓,努力把鼎湖发展成为学子就学的首选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高地、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集聚地。
随着近年鼎湖区、肇庆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容,越来越多人扎根鼎湖,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为此,2021年以来,鼎湖区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8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175个,新增数量排在全市第二位。今年以来,莲花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增加学位1600个;新建肇庆新区第二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鼎湖第一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可增加学位1500个;设立鼎湖区、肇庆新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服务窗口,出台《鼎湖区教育局全力保障企业外来用工人员子女入学关爱服务八项措施》,为人才在鼎湖区、肇庆新区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在满足学生“有学上”的基础上,鼎湖区、肇庆新区致力让学生“上好学”。通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工程、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及“专业技术岗位层级内等级竞聘”改革等举措,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带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区副高职称教师387人,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达21.43%,现有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5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5个,区级32个。
鼎湖区、肇庆新区对教育工作的大力投入和全力推进让人振奋,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也是一股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吴大猷教育基金已获得958家企业(个人)捐赠资金6259万元,颁发奖教奖学助学资金697.8万元,累计表扬优秀师生超900人次。
当前,鼎湖正处于快速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需要持续发挥优质教育的强大支撑和磁吸效应,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吸引人才、人气、人心、人流。为此,鼎湖将继续秉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振兴”的理念,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用最好的政策支持教育,把最好的资源用于教育,推动全区教育办学实力实现整体跃升,以教育兴旺支撑人才兴盛,为推动鼎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持久后劲。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近日,鼎湖区永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又迎来项目新进展,永万丰高分子环保新材料(华南)生产基地项目正处于竣工验收阶段,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设备安装等各项工作。对于项目要在今年12月底投产,负责人苏胜鉴信心十足,认为鼎湖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满足华南市场需求,进一步辐射周边市场。
与该项目一样看中永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的,还有广东莱茵电梯、欧亚特、新旭等企业,并在园区“配对”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之势。该园区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精准引进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这些“科技范”的企业和项目的快速成长,集群成势,正为鼎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鼎湖坚持以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支持制造业当家、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与肇庆新区一体发力,搭建平台载体,强化政府服务,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进入战略转型后,鼎湖区与肇庆新区协同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广东肇庆工业园(永安产业园)、临港产业园、鼎湖区永安智能装备产业园为重要载体,招引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今年1-7月,两区招商团队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外出考察百余次,成功举办“跨境潮涌湾区智造聚力肇庆”投资推介会,100余家智能装备制造、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代表出席活动。目前,两区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主导+特色”产业规上企业超1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厚植科技沃土,才能让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近年来,鼎湖充分利用重要科技平台,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筑好舞台。鼎湖借助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育西江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项目,着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入数字化服务、软硬件研发等领域创业项目,加快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此外,鼎湖区、肇庆新区精准做好“母亲式”服务,完善常态化党政企沟通机制,两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项目、建立“一项目一工作群”联络沟通机制,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的“三到”服务为企业协调处理事项300余个,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为高质量发展聚众智
今年3月,鼎湖诚邀海外英才汇聚鼎湖、扎根鼎湖,认定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给予最高350万元扶持,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75万元扶持。今年6月,“肇唤青春优粤同行”广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1+1”社群活动开展,吸引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约60位硕博青年人才参与;在人流密集的万达广场常态化开展“周周招聘鼎您来”系列招聘活动,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人才是第一资源,鼎湖区、肇庆新区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从培育培训到生活保障,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鼎湖区、肇庆新区紧扣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实际,充分利用重要科技平台,为引育产业高层次人才搭建载体。借助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两区开展港澳交流、专题授课、企业参访交流等活动,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和职业技能大赛,为人才展现能力搭建舞台。
筑好巢,引得凤来栖。鼎湖积极发挥广东省博士(后)工作基地效能,推动高层次人才合作与发展,目前区内共有7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和1个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至目前,鼎湖区、肇庆新区累计引进(含柔性引进)博士153名、硕士1159名;充分发挥中山三院肇庆医院、肇庆正大国健康复医院招牌影响力,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区域医疗高地金字招牌。
引好才更要育好才。鼎湖围绕产业发展所需,部署开展“创新兴企”行动,提升企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引育西江创新创业团队与领军人才项目,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以产才融合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让人才在更安心更专注地干事创业,鼎湖通过问候、问情、问需、问策,构建“拴心留才”优质发展生态,持续开展“千干访千才、纳智解难题”、人才座谈会、人才联谊等活动,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培训等问题,让人才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
鼎湖教育亮丽名片
跨区域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鼎湖与肇庆新区在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壮大合作办学力量,扩大教学资源覆盖,全面推动鼎湖和肇庆新区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期盼。
金秋开学季,跨区域合作办学迎来新进展。8月,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托管办学揭牌仪式在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新区校区)隆重举行。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新区校区位于肇庆新区湿地公园内,总用地面积32239.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在校生1620人。托管办学期间,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派出管理团队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开展跟岗交流学习。这一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名校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肇庆新区、鼎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吴大猷教育基金会:汇聚各界爱心支持教育
鼎湖传承和发扬崇文尚教、办学兴学的优良传统,从2021年教师节以来,已连续4年高规格举办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区各镇(街道)、各区直部门“一把手”参与的教师节庆祝大会,累计表彰优秀师生超900人次,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鼎湖区委、区政府2021年成立了“肇庆市鼎湖区吴大猷教育基金会”,得到广大热心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已获得958家企业(个人)捐赠资金6259万元,有效聚合更多公益组织、企业、个人等多方社会力量关心支持鼎湖教育事业,成为组织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
涓涓爱心汇聚成有力支持。该区充分发挥吴大猷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激励效应,累计表彰奖励各级各类先进教师717人次、优秀学生231人次,让教师更有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让莘莘学子在求学路上轻装上阵、奔赴梦想。更重要的是,吴大猷教育基金会推动形成全区上下、各行各业都崇尚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新风尚,成为鼎湖教育事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