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高新区城区社区组建一支基层社会治理队伍 “天天敲门组”敲开居民心扉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实习生 潘韵玲

为提升社区服务延伸能力,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今年初,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办事处城区社区创新组建一支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天天敲门组”。通过日常走访巡查,及时排查、收集、上报社区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安全隐患等,“敲”开了居民的心扉,提升了社区治理活力,以实际行动筑起社区治理的暖心桥。

“天天敲门组”队员杨裕莹等人到辖区独居老人家中走访。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天天敲门组”队员杨裕莹等人到辖区独居老人家中走访。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社区问题解决的好帮手

“阿辉,这个沙井盖松动了,每次有车经过,它都哐当哐当地响,特别吵,你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9月10日一大早,“天天敲门组”队员巫绍辉如往常般来到曙光街,开展常态化敲门入户。居民吴亮明见到他,马上拉着他“吐槽”一番。

巫绍辉是城区社区网格员,今年初加入“天天敲门组”,主要任务是深入群众中开展信息收集、互帮互助、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

在吴亮明的带领下,巫绍辉来到沙井盖所在地。他一边实地观察,一边打开信息收集本,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并将问题反馈至网格化平台,由系统上报职能部门处理。记者看到,其随身携带的厚厚信息收集本,已密密麻麻写满居民群众的“心声”。

前段时间,巫绍辉在机电厂宿舍入户走访时,有人反映楼栋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污水横流,居民每每经过都避之不及,大家怨声载道。得知情况后,巫绍辉立即告知居委会。随后,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对该区域的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并在原先垃圾堆积的闲置空地种上花草,铺设石路及安装休闲石凳、石桌,把该环境“黑点”变成了小公园,受到居民的普遍点赞。

据悉,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依托“天天敲门组”走家串户,城区社区收集到了各类社情民意,如社区下水道堵塞、汽车乱停乱放、糖厂宿舍区巷道坑洼不平等,并推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贴心办好居民“身边事”

“阿莹,今天来得那么早!刚好有事找你,快进来,快进来。”9月10日中午,孤寡老人梁伯听到敲门声,迫不及待打开门,见是社区“天天敲门组”队员杨裕莹到访,喜笑颜开,拉着她往客厅走去。

杨裕莹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城区社区长大,所负责的区域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相对较多,他们是平日走访重点关注的对象。”以梁伯为例,他行动不便,且有精神障碍,因此,家中偶尔会出现基本生活物资缺乏、卫生状况差等现象,每逢敲门发现情况,杨裕莹便主动伸出援手。

前不久,杨裕莹与其他队员到梁伯家敲门,一直无人开门,电话也联系不上。“平时这个时候,他极少出门。”生怕出事的杨裕莹遂向周边居民了解情况,“不一会,有人告诉我,公园有位老人摔倒了,无法行动。我马上赶过去,真是梁伯!”杨裕莹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并陪同梁伯一同前往医院治疗,“由于送医及时,梁伯很快就出院了。”

杨裕莹介绍,作为“天天敲门组”队员,他们主要帮助居民解决“身边事”,包括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情绪疏导、网上业务办理等。同时,针对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打扫卫生、修剪头发、购买生活用品等上门服务,以切实增强老年居民的幸福感。

累计收集社情民意480件

在入户过程中,“天天敲门组”队员也遭遇委屈及质疑。“我并非肇庆人,也不会讲粤语。加入‘天天敲门组’之初,经常被入户对象误认为是诈骗、推销人员,不接电话、拒绝开门,甚至冲我发火。”二十来岁的陈晓婉笑着说,敲门入户时曾遇到不少挫折,所幸都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队员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历经大半年敲门行动,如今,她已成为居民群众公认的“贴心人”。

“以往,社区治理主要依靠居委会工作人员,但辖区管理面积大、常住人口多、管理力量不足,难以及时知悉社区治理问题及群众‘急难愁盼’。”城区社区“两委”委员雷景仪介绍,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今年1月,该社区依托原有网格队伍,通过整合社区党支部、大党委成员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天天敲门组”,以进一步“察民情、听民声、记民需”,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雷景仪告诉记者,按照网格划分,“天天敲门组”每天不定时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摸清居民基础信息,为居民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等。“一般来说,收集到的简单问题由队员直接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则按照流程上报居委会,由居委会上报大旺街道办事处对接相关部门推动解决。”

据统计,截至目前,城区社区“天天敲门组”已有队员200余人、19支小分队,共收集社情民意480件,其中已解决475件,解决率接近99%,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和力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