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蒙莹莹
土地是发展之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不少农村人口外流务工,农村闲置的土地该如何“生金”?对此,怀集县马宁镇作了有益尝试——该镇充分挖掘“三清三拆三整治”连片闲置地和村小撤并后的闲置地资源,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同时动员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大力推动产业招商、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目前,该镇有16个村(社区)引进企业或小作坊入驻,其中有4个村集体成立村办企业,今年新增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个、个体工商户37户,新增就业岗位215多个,有效实现群众就近稳定就业。通过以工促农、工农互补,推动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马宁镇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推动了人口回流,目前常住人口达2.4万人。
促产业招商,闲置地变电源厂
在马宁镇苏沙村,怀集英铧电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的高端电源设备制造商,集研、产、销一体,首期投资500多万元,年产值达7000万元。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破旧的泥砖房闲置地。记者了解到,针对企业用地需求,苏沙村整合村中连片3300多平方米破旧泥砖房用地,为引入项目腾出了空间;同时,马宁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该项目的签约、落地、投产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针对手续办理等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项目从工商注册到正式投产仅用1个月,奋力跑出招商引资的“加速度”。
企业开在家门口,给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就业增收路,让更多群众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据悉,怀集英铧电源有限公司建成落地经营后,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每年可为群众发放租金、工资超过700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提升居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产业融合,闲置地变加工厂
马宁镇还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该镇金群村开展“三清三拆”后,整合出3500多平方米连片破旧泥砖房用地集中流转,成功引进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厂房,做强“一村一品”品牌。
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化农产品深加工促产业融合,推动无花果、紫玉米、茨菇、竹荪、莲子、紫淮山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推动马宁镇3个村获得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认定,让品牌农业延伸拓展至二、三产业,带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2023年8月,该公司种植的无花果在世界无花果大会产品评优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与此同时,怀集彩毅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当地3000多亩农地提供农产品加工升级代工服务,扩大规模做活做亮特色产业,目前已为周边镇村开展代加工番薯干、紫玉米茶等服务,成为马宁镇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企业。2023年,该公司扩建了二期厂房,建设组培苗车间和金线莲种植基地,年生产无菌种苗200多万株,产值300多万。
促产业集群,闲置地变聚宝盆
为解决部分产业规模小、分布散问题,马宁镇积极凝聚乡贤力量,变“单打独斗”为“集聚发展”,推动企业优势集聚放大,推进农村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
该镇蔡屋村拥有上百年家具行业发展史,家家户户从事家具行业,且家具制作精美、质量优良、远近闻名。马宁镇深挖蔡屋村的家具产业特色,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动员在珠三角地区开设家具厂或从事家具行业的乡贤返乡创业,开设了10多家家具厂或小作坊,其中怀集县华宏木业有限公司产值达2200多万元,有效带动蔡屋家具产业纵深发展。同时,蔡屋村委会申请了“马宁蔡屋”注册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发证,进一步保护和擦亮马宁蔡屋家具品牌。
该镇还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整合流转蔡屋迴龙自然村破旧泥砖房拆后闲置地和破旧厂房约8658平方米,谋划建设通用厂房示范带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家具产业园,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同时配套完善周边公共设施,推动商住和厂房一体化,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30万元。
马宁镇有20多名乡贤在佛山经营较大规模制衣生产企业。该镇发挥优势,引导乡贤回乡建厂进行半成品加工,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助力家乡发展。目前该镇利用闲置地或闲置房建有制衣厂或制衣小作坊30多家,其中今年新增5家,为周边居民新增就业岗位85个,实现了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增进家庭和谐、减少留守儿童、减少空巢老人、减少问题少年“三增三减”,有力促进乡村和美发展。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乡村振兴才更有底气。”马宁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还将继续推进低效及零散土地整合,有效提升土地流转利用价值,实现土地有效利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