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高新区前身省大旺华侨农场曾先后安置6376名归侨 大旺纳归侨 归侨兴大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通讯员 江美玲

广东省大旺华侨农场是1958年设立的省属国营农场,先后接纳安置6批次共6376名归侨,为他们搭建了安全稳定的庇护所和新家园。归侨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在这方热土上白手起家、安居乐业,也见证了大旺华侨农场从荒僻贫穷的“六泊草塘”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性飞跃。日前,记者采访其中三位归侨,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同肇庆高新区的一起蝶变。

苏春定:回乡创业倾力扶助侨胞

1978年,年幼的苏春定跟随父辈回到祖国,安置在大旺华侨农场。

上世纪90年代初,刚满21岁的苏春定先是到深圳务工,后又在港资化工厂做业务员。有了积蓄后,苏春定自己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2005年,听说大旺在招商引资,收到消息后,苏春定立马决定回大旺创业,成立了肇庆利达包装材料厂,“我回来办厂也是想着方便自己亲戚和当年的归侨们能稳定就业。”这是苏春定一直以来的梦想。

买地、建厂房、招聘,一切从零开始。“企业刚成立的时候我就跟行政人员说,多招一点大旺本地居民,尤其是归侨,安排他们的子女就业,有需要工作的就尽量让他们来。”苏春定介绍道。

2020年,肇庆利达包装材料厂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首个非公企业侨联工作站,“建厂的时候,侨联帮了我们大忙,办证、买地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都是侨联帮我们联系落实,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企业侨联工作站,回馈侨联的帮助,大家互相支持工作。”

据介绍,企业侨联工作站主要为归侨侨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为侨眷子女上学提供资助;归侨子女没有工作的,可以优先安排。

2013年到现在,苏春定每年都会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他们完成学业。他先后捐赠过几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我有今天的成就多亏高新区发展红利,所以赚到钱就应该拿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说。

曾俊贤:退休工程师为大旺发挥余热

1976年,24岁的曾俊贤毕业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化学系。作为化学工程师,他在越南最大国营玻璃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回国。“我们一家其实是很想回国的,只是之前没有办法。”他说。

刚回到大旺华侨农场,曾俊贤与他人一起种植水稻和甘蔗。直到1978年,农场整理归侨资料时发现他是归侨中罕有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是技术型知识分子,就把他调到大旺中学教高中化学。

“改革开放刚起步,大旺中学教师人才短缺,我也是学校为数不多有本科文凭的教师。”自此,曾俊贤在大旺中学度过了11载春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或自己创业,或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为日后肇庆高新区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一些企业看准大旺发展前景,选择在这里设厂。1989年,大旺的糖厂跟深圳合作建立西药厂,厂长了解到曾俊贤是化学高才生,就把他挖了过去。“我当时也想尝试另一个领域。”他说。

2000年,曾俊贤和妻子所在厂因国企改制而停产,夫妻双双下岗。下岗后,曾俊贤利用自己的特长,到公安局做越南语兼职翻译。妻子是制糖工程师,也懂机械和设计,下岗后很快又被企业录用。“多亏大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让我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他说。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部分企业选择在国外兴办分厂。曾俊贤响应当地侨友会倡议,为肇庆高新区在越南办工厂的企业免费培训工程师外语能力。“国家为我们这些归侨付出那么多,我也想在退休后为社会尽一点绵力。”他说。

黄世坚:落叶归根乐享大旺发展红利

1979年农历正月,12岁的黄世坚和家人历尽艰险回到祖国怀抱。安置到大旺以后,政府安排归国华侨义务教他们汉语,让其更快地融入新生活。

回国后,政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住所,还为他们稳定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让每家每户都按劳动力数量承包了土地。“我们家一共承包了10亩土地种甘蔗。”黄世坚说,过去在越南也是搞种植业,算是回归了自己的老本行。

20岁那年,黄世坚进入大旺华侨制衣厂上班,后来又去了糖厂做季节工。“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加家庭收入,我去了深圳,在塑料厂打工。”黄世坚告诉记者,婚后她跟丈夫一起创业,在深圳开起了真空电镀厂。

创业后,黄世坚不时回到大旺,感受到大旺蜕变,马路变得宽敞,原本农田逐渐被厂房所代替。“我和丈夫原本也想回到大旺办厂,但种种原因没有行动,不想错过了大旺发展机遇。”黄世坚每当谈起此事都感到十分可惜。

2015年,黄世坚选择落叶归根,回到肇庆高新区华侨新城生活。这里是政府2005年为当时的归难侨解决危房问题,启动的安居工程。比起儿时一家八口人挤在一层平房,如今居住环境让她感到满意。

小区内还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长者饭堂,极大方便居民养老生活。“高新区发展后,没有忘记归侨,我们大家都很感谢政府。”她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