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北方有佳物 广宁育好水 香鱼·相遇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辽宁人纪连云带着体内有奇特香脂的香鱼从鸭绿江来到珠江,本想大干一场,但他驯化的宝贝香鱼却是娇生惯养的“清流女王”,在珠江流域找了许多地方想要“安家”,结果不是水质不达标,就是水温太高。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李振昭 温天群

北方有鱼,其名香鱼,生性爱水凉与净。

南国水丰,但苦炎热,何处觅得清冷水?

“肇庆广宁赤坑云山里!”今年4月初,华南师范大学水产专家苗玉涛推荐新发现的好地方。纪连云闻所未闻,不由半信半疑。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香鱼生长情况。 小图:莫耀斌养殖的香鱼。 西江日报记者 李振昭 摄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香鱼生长情况。 小图:莫耀斌养殖的香鱼。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昭 摄

近年,辽宁人纪连云带着体内有奇特香脂的香鱼从鸭绿江来到珠江,本想大干一场,但他驯化的宝贝香鱼却是娇生惯养的“清流女王”,在珠江流域找了许多地方想要“安家”,结果不是水质不达标,就是水温太高。

香鱼养殖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关键就在水!“清流女王”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水体稍有污染就会死亡,水温也不能高。20世纪,香鱼曾生活在我国多处沿海河流,在珠江口偶有出现,但随着流域环境改变,如今近乎绝迹。时至今日,香鱼已经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这两年,在广宁赤坑云山里村训练“瘦身鱼”的莫耀斌已经小有名气,把鱼卖到省内多地。在各级党委政府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莫耀斌“朋友圈”渐广,苗玉涛便是新朋友之一。

“云山里,育好水!”苗玉涛知道,能养好“瘦身鱼”的云山里,水自然不会差。在他的牵线下,“鸭绿江香鱼之父”与“瘦身鱼教练”相遇了。

“常年水温22℃左右!云山里水质一流!”初次见面,莫耀斌就对香鱼产生浓厚的兴趣,很自信地把云山里水质报告放到纪连云面前。正苦于为宝贝“找家”的纪连云看到了希望,年过六旬的他顾不上劳累,即日启程,从越秀山到石猪山,行程两百多公里,掬水在手,欢喜在心。

“又清又凉,是这里了!”纪连云实地考察莫耀斌在云山里的养殖项目,发现上游既无村落耕地,又无工厂猪舍,纯天然无污染。他当即拍板,从鸭绿江运来鱼苗试养。

4月10日,首批4万尾“祖籍”鸭绿江的香鱼进山。这批香鱼能否顺利安家云山里,深谙养鱼之道的莫耀斌心里也没有底。

“真神奇!一放进水里,这些鱼优哉游哉,跟回到家一样!”这一景象让纪连云深感欣慰,长舒一口气,“终于为这些宝贝找到归宿了。”

此时,距纪连云首次听说云山里仅一周时间。

成功落地只是开始,娇生惯养的香鱼生长得怎样才是关键。每隔三五天,莫耀斌就要解剖一条香鱼看看生长情况。眼看一切顺利,香鱼却遇上三个挑战:

山洪造成的断电,是香鱼遇到的第一个挑战。4月19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云山里出现三十多处塌方,道路与电力一同陷入瘫痪。“断电了,一半的鱼池供氧不足。想送出去,又无路可走。”看着鱼池里挣扎求生的心头肉,莫耀斌十分痛苦又无可奈何。“在镇政府和帮扶工作队帮助下,我们凿开山路送进来几台大功率发电机,及时救活了濒危的香鱼。”

暴雨造成的浑水,是香鱼遇到的第二个挑战。6月下旬,暴雨间歇性袭击,原本清澈的山泉水难免变得浑浊。那些天,莫耀斌内心惴惴不安,每天得看好几次才安心,“好在水质没有被影响,香鱼长得还不错”。

南方渐渐加剧的炎热,是香鱼遇到的第三个挑战。7月25日,中伏的肇庆多地最高气温接近40℃。久经沙场的莫耀斌早有准备,给香鱼的“家”铺上了双层隔热毯,让香鱼住进“空调房”,得以继续“吃喝玩乐”。

有好水作根基,有“鱼教练”作保障,有政府作支持,香鱼长得愈发茁壮。从4月10日引进时的3克左右,到7月29日已经长到60克左右。

一开始,莫耀斌对养香鱼还有些顾虑,担心市场不够大。“要做就做独角兽,让市场找你。”纪连云分析,与“瘦身鱼”本地竞争激烈不同,香鱼是日料店里的香饽饽,小指大小就卖68元。据他调查,珠三角地区有7000多家日料店,但大多依赖进口,因此本地养殖优势极大。

“香鱼长到6克就能吃,养到1个月就能卖。我们7月份开始陆陆续续开售,到月底已经卖了6000多尾,收入十分可观。”莫耀斌欣喜地对记者说,今年他们的任务是试养,观察香鱼在广东的生长情况,寻找不同生长阶段最优喂食量,为下一步扩大规模或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北鱼南养算是成功了,剩余香鱼还不能全部出售。”莫耀斌介绍,香鱼只有一年生命周期,他们计划观察到10月份左右,获取整个周期的数据。

“我们想让普通村民也能轻松养好香鱼。”纪连云补充道,他们希望形成成熟的养殖模式,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帮助村民致富。

看到香鱼养得好、卖得好,莫耀斌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经在云山里租了几十亩地。他们还找到合适的冷链运输技术,计划未来把香鱼卖往全国乃至国外。

从“瘦身鱼”的引进到香鱼养殖,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西江日报社等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驻赤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直与莫耀斌“并肩作战”,一起找销路、解难题。在工作队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莫耀斌的鱼越养越好,云山里的产业越来越旺。此轮驻镇帮扶工作期满,部分工作队成员带着不舍离开了赤坑镇,但新的一批干部像香鱼一样,又游进了广阔的农村,继续服务乡村振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