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琳
正值夏收时节,记者近日走进回龙镇清湖村,发现田边地头冒出了一个个崭新的田长制公示牌,牌上明确田长信息、责任区域、保护任务和田长责任。
“公示牌上有2个二维码,能帮助村民了解更多耕地保护知识。村民在挖塘养鱼、种植果树之前,都会自觉扫码了解地块是否属于耕地,知道要避开耕地才能开工。”清湖村光辉庆群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其森既是水稻种植大户,也是村级田长。他告诉记者,上级部门设置的田长制公示牌及界桩,用途多多,能让村民知晓本村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所在位置,也能让大家避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今年是高要区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年,高要区以田长制为抓手,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摸查工作,分类有序稳妥处置存量问题,坚决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记者从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了解到,随着田长制工作推深走实,高要区在原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位置标志牌基础上,完成390个田长制公示牌更换工作,明确了田长信息、责任区域、保护任务和田长责任。同时,以回龙镇为试点,在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主要拐点处设置界桩,明确标识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护边界和管控要求,已完成设置5324个界桩。
每一块公示牌,对于田长来说,都是肩头重担。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到17个乡镇(街道)开展田长制技术培训,一体推进耕地保护专项整治工作,面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开展耕地保护普法宣传,累计下发了1683张巡田“一张图”,满足各级田长“带图入村”的工作需要。随着村级、网格田长逐步熟悉巡田流程,目前高要区网格田长任务完成率为94.6%,巡田里程达到45635千米,巡田时长达到620.35小时。
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高要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调动基层组织作用,确保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地块和网格,做到“早巡查、早发现、早处置”,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强化全民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和监督耕地保护的良好法治氛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